调肾疏肝针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ocxVIP

调肾疏肝针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调肾疏肝针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乳房增生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约占所有乳腺癌疾病的75%。这是一种非炎症和肿瘤的增生疾病,可以发生在所有年龄,尤其是年轻女性。近年来本病呈年轻化、城市化、多样化的趋势,发病人数逐年增加。本病患者乳腺癌的发病率是一般女性的3~5倍,我国于1987年已将其列入癌前病变之一。笔者对针灸治疗此病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数据 1.1 对比性别罪犯发病年龄 200例患者均为2002年1月—2006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增生病患者,按就诊先后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调肾疏肝针法组(简称调肾疏肝组)、常规针刺组和中药组。 调肾疏肝组100例,平均年龄41.5岁;病程1年以内21例,1~6年38例,6+~10年27例,10年以上14例;双侧发病者71例,单侧发病者29例;轻度31例,中度 40例,重度29例。常规针刺组50例,平均年龄40.1岁;病程1年以内8例,1~6年25例,6+~10年12例,10年以上5例;双侧发病者36例,单侧发病者14例;轻度14例,中度22例,重度14例。中药组50例,平均年龄39.7岁;病程1年以内10例,1~6年14例,6+~10年22例,10年以上4例;双侧发病者39例,单侧发病者11例;轻度18例,中度20例,重度12例。 经统计学分析,3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双侧斑块、前囊及组织学检查 ①乳房疼痛:疼痛多为双侧,也可为单侧,疼痛性质为胀痛、窜痛、刺痛、隐痛,疼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月经前或情绪波动、劳累时可加重;②乳房肿块:多为双侧,或为单侧,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质地韧或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可,肿块可有压痛,与皮肤无粘连,可局限在一个象限,也可存在于多个象限,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③辅助检查:乳腺彩色超声波检查:可见乳腺腺体组织回声紊乱或回声增强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暗区;乳房钼靶X线摄片:乳腺显示较均匀密度增高阴影;病理学检查:可见乳腺导管、腺泡不同程度增多、扩张,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以上①、②项必备,并符合③项中任意一项者,即可诊断。 (2) 经周期主,语言浓,一般指征 主症见乳房肿块、疼痛;次症见:①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②经前加重,经后缓解,胸胁胀满,烦躁易怒;③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或沉细。 以上主症必备,并符合次症①、②项中一项以上或伴有③项中任意一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 中医证候积分 主症:①乳房肿块:a.肿块大小:以最大的肿块长径计算,无肿块为0分,肿块长径≤2 cm为1分,4 cm≥肿块长径2 cm为2分,肿块长径4 cm为3分;b.质地:正常为0分,质增厚为1分,质韧为2分,质韧硬为3分; c.肿块触痛:无0分,有1分;d.肿块范围:肿块消失 0分,局限在1个象限为1分,范围在2个象限为2分,范围在3个象限以上为3分。②乳房疼痛:无疼痛或治疗后疼痛消失为0分;轻微隐痛、触痛为1分;疼痛较重,尚能忍为2分;痛甚,不能近衣为3分。次症:①经前加重,经后缓解;②胸胁胀满;③烦躁易怒;④腰膝酸软;⑤畏寒;⑥肢冷;⑦神疲乏力;⑧月经周期紊乱;⑨月经量少。以上各症状均以无为0分,有为2分。 根据积分进行病情程度分级,轻度:中医证候积分8~14分;中度:中医证候积分15~21分;重度:中医证候积分22分以上。 1.4 标准物质的包含 符合西医乳腺增生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肾虚肝郁、冲任失调证”的辨证标准,年龄在18~55岁之间者。 1.5 药物治疗乳腺癌术后 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严重月经失调及功能性子宫出血者;乳腺纤维瘤或乳腺炎、乳腺癌患者;有严重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服用避孕药及性激素药物者;晕针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捻转补法为立地条件,下转单 取穴:主穴取肾俞、命门、风府、灵墟、神封、步廊、期门,配穴取太溪、三阴交、太冲、子宫、归来。 操作:患者侧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使用直径0.3 mm、长40~75 mm华佗牌针灸针。肾俞向脊柱方向斜刺25~40 mm,行捻转补法或平补平泻法,频率为120转/分钟,幅度为180°;命门直刺25 mm,行捻转补法;风府向下颌方向刺入25 mm,行捻转补法;灵墟、神封、步廊均向乳房方向平刺25~40 mm,太溪直刺15 mm,三阴交直刺40 mm,均行捻转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太冲向足心斜刺25 mm,行捻转泻法,频率为60转/分钟,幅度为360°;子宫、归来直刺25 mm,行捻转泻法。兼心烦易怒、胸胁胀满、月经色暗、舌暗、脉弦细者,用平补平泻手法;兼 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脉沉细者,用补法。每日1次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