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教授应用中药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3例报告.docxVIP

王萍教授应用中药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3例报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萍教授应用中药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3例报告 泛发性脓性癫痫(pgp)是一种严重的癫痫,属于难治性皮肤科。本型约占银屑病病人的0.77%, 儿童罕见, 近十年国内报道不足100例, 应用中药治疗取得疗效, 但报道尚少。现将北京中医医院王萍教授应用中药治疗3例儿童GPP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1.1 嘴唇充血颗粒大氧东南角 患儿男, 10岁, 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头部出现鳞屑性斑块, 渐及躯干, 当地诊为“银屑病”, 用药 (不详) 后皮疹完全消退, 停药复发。3个月前因发热起脓疱予地塞米松3mg/d无好转, 当地某医院诊为“脓疱性银屑病”, 予阿维A 20 mg/d好转后出院。5d前再次出现发热, 体温39.2℃, 现停服阿维A已3d, 2010年5月21日刻诊:周身红斑脓疱, 纳寐差, 二便可, 舌红苔白略花剥, 脉数。皮肤科检查:头颈、躯干、四肢弥漫性水肿性红斑, 大量脱屑, 于双前臂、臀两侧、双大腿后侧均见密集针尖至粟粒大脓疱。处方:南沙参10g, 北沙参10g, 生地炭10g, 双花炭10g, 赤芍6g, 紫草6g, 白茅根15g, 土茯苓10g, 炒槐花10g, 牡丹皮6g, 大青叶6g, 石膏 (先煎) 15g, 知母6g, 六一散15g, 2付;配合清开灵口服液10m L/次, 3次/d口服;外用:白凡士林、甘草油混匀外擦, 高锰酸钾液淋洗脓疱处。二诊2010年5月16日:患儿仍高热不退, 体温39.7℃, 四肢末端现脓湖, 舌暗苔白, 脉弦细数, 上方加玉竹、玄参7付。三诊2010年5月28日:热退, 周身红斑部分消退, 舌红少苔, 脉细, 去生地炭、双花炭、土茯苓、槐花、石膏、知母、六一散, 加玄参、麦冬、花粉、草河车、炒栀子、车前草等14付。四诊2010年6月11日:周身红斑基本消退, 仍有瘙痒, 上方去紫草、草河车, 加车前子、马齿苋。五诊2010年7月30日:周身散见5~6个暗红斑点, 予清热解毒养阴剂回家调养。于同年8月来诊, 躯干散见数个淡红甲盖大斑片。 1.2 皮肤正常,局部下降 患儿男, 2岁8个月, 患儿出生15d颈部及双侧腹股沟起小脓疱, 2d后出现红斑, 体温达39℃以上, 当地给予抗生素、丙种球蛋白加强支持治疗, 病情好转。其后病情反复难于控制 (首都儿研所于2005年3月29日将该病例参加北京市皮肤科疑难病例会诊, 诊为幼儿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治疗意见:尽可能不用阿维A, 中药参与) 。2005年3月30日刻诊:高热, 全身弥漫潮红肿胀、密集脓疱, 双下肢浮肿, 浅表淋巴结肿大, 舌红, 苔白, 脉细数。处方:生石膏 (先煎) 10g, 知母6g, 双花炭6g, 生地炭10g, 蒲公英6g, 野菊花6g, 板蓝根6g, 黄芩3g, 生白术3g, 茯苓皮6g, 牡丹皮3g, 赤芍3g7付;羚羊粉1/4支/次, 2次/d冲服, 共2d;清开灵口服液3m L/次, 3次/d, 共1周。外用:白凡士林外擦, 高锰酸钾液淋洗脓疱处。二诊2005年4月6日:脓疱减少, 双下肢仍肿胀, 体温38~39.6℃之间, 纳差, 处方:生白术3g, 炒薏苡仁10g, 炒扁豆6g, 焦三仙15g, 双花6g, 野菊花6g, 槐花6g, 草河车6g, 白鲜皮6g, 生地6g, 赤芍6g, 牡丹皮3g, 茯苓皮6g, 炙甘草6g, 14付。三诊2005年4月24日:服药1周后体温减至37.2~37.5℃之间, 2周后体温正常。全身皮肤潮红、脱屑, 舌淡红, 苔薄白, 脉细。上方赤芍6g改为赤芍3g, 白芍3g, 炙甘草6g改为3g, 7付后皮疹基本消退, 上方改为2d 1付巩固, 共1周。四诊2005年5月18日:间断低热, 体温37.4℃, 额、躯干、臀、双下肢起少许针头大小脓疱, 腹部明显, 三诊方服3d后皮疹消退。随访 (治疗9个月时) 全身大部分皮肤正常。偶有小复发。 1.3 环孢素a、复方甘草酸苷 患儿男, 10岁, 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背部起红斑脱屑并渐出现脓疱, 进行性加重扩延伴发热, 当地诊为“脓疱性银屑病”, 经抗炎治疗无效, 当地医院先后予“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新体卡松、雷公藤多苷、维胺酯胶囊、环孢素A、复方甘草酸苷、丙种球蛋白”等, 应用最大量为“甲泼尼龙40mg/次, 1次/d, 新体卡松10mg/次, 3次/d, 环孢素A 50mg/次, 2次/d”, 皮疹大部分消退。入院时甲泼尼龙12mg/次, 2次/d;新体卡松10mg/次, 1次/d;环孢素A 50mg/次, 2次/d;复方甘草酸苷50mg/次, 2次/d。2009年6月8日刻诊:周身红斑, 少量脓疱, 伴痒, 纳可眠欠安, 二便调, 舌红花剥苔, 脉缓。皮肤科检查:躯干、双下肢大片淡红色浸润性斑片, 上覆少量银白色细碎鳞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