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对举与词义对举的关系
一 对举和对举
一对反对的真理可以用来表达两种对立。为了澄清矛盾的对立,常用同时使用。表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反义词对举并走向复合的逻辑基础。
反义词的性质决定反义词必然经常以对举的形式出现,对举使反义词的内部联系得以体现。训诂学上有所谓“对文”,指“处在结构相似的上下两个句子中的相同位置的字和词”。1对文可以是反义词相对,也可以是同义词或其他异义词相对。我们的所谓反义词对举是指两个反义词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对应而用,不必象训诂学对文概念那样强求两词在句法位置上的一致。
殷代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是卜辞,反义词的使用十分频繁,往往两个反义词同见。则卜辞,尤以出现于对贞形式为常。如“戊戌卜,贞:告自丁陟?贞:告自唐降?”(《殷虚书契续编》一、七、三)“唐(汤)”和“丁”都是先公先王名号,“降指以下,陟指以上”2,以陟与降表示商王世系的界限。再如:“…其上自祖乙,…其下自小乙。”(《小屯·殷虚文字甲编》三五九八)上、下由空间对立转指时间对立。又如:“其大雨?其小雨?不雨?”(《殷契粹编》八〇七)“又(右)隻(获)否?大(左)隻吉?”(《殷虚书契前编》八、七、三)“旦至于昏不雨?”(《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四四五O)“丁丑卜,宾贞:于何,畀?(《小屯·殷虚文字甲编》三四二一)“贞,勿牝,牡?”(《小屯·殷虚文字乙编》四五九O)从陟降、上下、小大、左右、旦昏、畀、牝牡这些对举的反义词可以看出,它们或表示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或从对立两端来确定矛盾的范围。
对举的反义词还能并列在一起,称为连用对举,如,“丙申卜,贞:……左右中人三百。六月。”(《卜辞通纂》二五)“甲子卜,先(後)束(刺)。”(《小屯·殷虚文字乙编》八七二八)“降陟?十月。”(《殷虚书契后编》下一一、一四)“…卜,贞:…生于高妣…牡牝……”(《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二三、一〇)由两个反义词构成的并列词组显然也起到对举的作用。它们可以说是语言的一种缩略用法,如《通》二五片的“左右中”实际上就是左自(师)、右自和中自的简缩,《殷契粹编》五九七片云,“丁酉贞:王作三自,右中左。”可以为证。“出日”“入日”可以说成“出入日”(《殷契粹编》一七)。金文的“左右戏”(《师虎铭》)、“左右虎臣”(《师铭》)都是一种缩略。
连用对举是反义复合词的直接过渡形式。只有两个对立项经常并列而用,才有可能发生意义的溶合。由于反义词经常对举,反义复合词的出现就成为必然了。殷代甲骨文已经有了反义复合词。
旦湄“□日戊,旦湄至昏不雨?”(《邺中片羽初集》三三、三)“湄”,于省吾先生谓湄同昧,“天未明谓之昧,已明谓之旦或爽,指天将明时言之。”3这样,“旦湄”作为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与反义词“昏”对举就不足为奇了。
上下“贞:勿正(征)方,下上弗若,我其[受又(祐)]?”(《殷契粹编》一〇八四)“乙未贞:佳(唯)上下…?不佳上下…?”(《小屯·殷虚文字甲编》五六二)“上下”因合书或作《下上”,意义不变,都指天地间众神的集合体。如前一例是征伐卜辞,贞问王不征伐方(方国名),众神是否就不赐福,不保祐我方。后一例则是贞问众神是否施祸于某人。“上下(下上)”指天地神祇不可分割,郭沫若先生云:“‘下上弗若’乃卜辞恒语,盖谓上天下民均不顺应也。天心民意,两不可知,故以卜定之。”割裂为训,于理不合。
往来癸亥卜,中子又往来惟若?”(《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三O二三)“壬午“卜,贞:王省,往来亡灾?”(《殷契粹编》一○三三)“往来亡灾”是廪辛康丁时期卜辞习语,后来还继续沿用。“往来”犹言行动、行事,并非实指前往与来归。卜辞中还有“往复”一语,如“乙酉卜,争贞:往复从臬,……二月。”(《殷虚书契前编》五、一三、五)“往复”有目的位“臬”,与“往来”异,出现频率也远远比不上“往来”。因此,“往复”仍然是反义词构成的并列词组,而“往来”则是词。
文武甲骨文以文、武作先王美称的有武丁、武乙、文丁和帝乙四人。“武丁之武,文丁之文,殷人先王名谥,皆自有其意义。”4武乙或称武祖乙,或省称武;文丁又称文武丁,文武宗或省作文武,帝乙称文武帝乙、文武帝。“文武宗”、“文武帝乙”和“文武帝”的“文武”都宜看作复合词。卜辞有云:“丙戌卜,贞:文武升,其牢……”(《殷虚书契前编》四、三八、三)。以“文武”指文丁,足证其意义浑然一体,既不象西周的“文武”简称周文王和周武王,也不必如《逸周书·谥法》所说的“经天纬地曰文”,“威强德曰武”。
殷代反义复合词旦湄、上下(下上)、往来和文武的出现决非偶然,它们分别由表示空间、时间、行为和性质的反义词复合而成,复合后都是指当时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概念。甲骨文中有复合词,以偏正式为多,如上帝、小臣、大采、中日等,以专名为多,如鬼方、人方、多尹、洹水等。由并列式构成的复合词却寥若晨星,同义复合的鲜见,反义复合如上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