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治疗剥脱性皮质松解症1例.docxVIP

参苓白术散治疗剥脱性皮质松解症1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苓白术散治疗剥脱性皮质松解症1例 人参白术散来自太平惠民和菊花的配方。它由莲子、椰子、砂仁、桔梗、白豆、白苓、胡萝卜、甘草、白术和山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除湿健脾、止泻药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大便松弛、腹泻、呕吐、四肢无力、体瘦、胸闷、肿胀、心悸、面色苍白、舌苔白、红、脉慢或慢。现代用法多作汤剂煎服, 因其组方精妙, 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胃肠病、慢性结肠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等内科杂病, 也被皮肤科同道常用于湿疹、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科疾病。笔者近年来用该方治疗皮肤病疗效颇佳, 现介绍如下。 1 参茯苓白术散、天气形貌、时间生长型 患者李某, 女, 18岁, 学生。以“反复双手足掌脱皮4年”为主诉于2011年7月13日前来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足掌脱屑, 伴手足多汗, 无自觉不适, 逢夏季则发, 持续数月, 口服清热养阴类中药及外用多种药物效果不佳。诊见:手足心多汗, 纳差, 眠可, 小便调, 大便日1行, 不成形, 舌质淡, 有齿痕, 苔白厚腻, 脉弱。皮肤科检查:双侧掌跖部鳞屑, 手撕后呈薄纸样。诊断:剥脱性角质松解症;辨证为脾虚湿蕴, 治以健脾除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2g, 白术15g, 茯苓18g, 薏苡仁30g, 莲子10g, 砂仁6g, 白扁豆15g, 生龙牡各30g (先煎) , 五味子5g, 7剂。嘱其每日使用蛇油膏润肤。7月21日二诊, 手足心多汗减少, 脱屑减少, 时有心烦, 舌质淡尖红, 苔白腻, 脉弱。给予上方改莲子为莲子心6g, 再服14剂。8月6日三诊皮损基本消退, 手足心多汗好转。二诊方再服7剂。随访2年, 未再复发。 按:剥脱性角质松解症中医称之为“松皮癣”, 是一种掌跖部角质层浅表性剥脱性皮肤病, 临床易反复发作, 治疗困难。中医认为此类疾病多因夏季炎热, 热毒伤营耗液, 而致肌肤失养, 皮肤脱屑。但该患者服清热养阴类中药效不佳, 考虑为先天禀赋不耐, 外伤暑湿, 湿积伤脾, 脾虚湿蕴蕴于肌肤而致手足心多汗、脱屑, 给予参苓白术散健脾除湿, 加五味子、生龙牡养阴、敛汗。二诊时舌尖红, 时有心烦, 乃心火, 故改莲子为莲子心清心火, 获良效。 2 黄水痛,炎性血 患儿肖某, 男, 6岁, 以“反复全身红斑、脓疱1月”为主诉于2011年8月19日前来就诊。1月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背、面部出现红斑、脓疱、黄痂, 迅速发展至全身, 伴发热、耳后淋巴结肿大。于外院诊为“脓疱疮”, 先后给以头孢类抗生素、清热解毒类中药口服, 外用红霉素软膏, 皮损好转后反复。诊见:形体消瘦, 面色无华, 纳呆, 眠一般, 二便调, 耳后淋巴结肿大, 舌质淡苔白, 脉弱。皮肤科检查:头面部、躯干、四肢泛发红斑、脓疱、糜烂、黄色厚痂, 部分皮损融合成片。诊断:脓疱疮;辨证属脾虚湿蕴, 治以健脾除湿解毒。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8g, 炒白术10g, 茯苓15g, 薏苡仁15g, 莲子6g, 砂仁6g (后下) , 白扁豆10g, 连翘10g, 金银花10g, 藿香8g。每日1剂, 连服7剂。同时配合中药外洗 (苦参30g, 黄柏30g, 蒲公英30g, 百部30g) , 并外用百多邦, 每日两次。8月26日复诊, 无新发皮损, 原皮损干燥, 部分消退, 舌淡苔白, 脉弱。继服上方7剂, 外治同前。9月3日复诊, 皮损全部消退, 临床治愈。 按:脓疱疮中医称为“黄水疮”, 好发于儿童, 夏秋多见, 传染性强。西医多给以口服及外用抗生素治疗。中医多考虑夏秋季节, 暑湿热毒侵袭肌表, 以致气机不畅, 疏泄障碍, 熏蒸皮肤而成, 治疗多以清暑利湿解毒为法。该患儿病情反复, 口服抗生素及清热解毒类中药效差。考虑病邪久羁, 损伤脾胃, 脾虚失运, 并暑邪湿毒侵袭而发病, 故给以参苓白术散健脾利湿, 加用藿香、金银花、连翘清暑利湿解毒。 3 大东南角、天浚经方 患者史某, 男, 58岁, 退休, 以“反复双手足大疱, 伴瘙痒3月”为主诉于2012年4月5日前来就诊。3月前无诱因双手足背出现红斑、水疱、大疱, 自觉瘙痒, 自行外用皮炎平可好转, 但新皮损不断出现, 在外院病理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 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拒绝口服糖皮质激素, 仅给以雷公藤多苷片口服半月病情好转, 但仍有新发皮损。诊见:形体偏胖, 倦怠乏力, 腹胀便溏, 舌淡胖, 苔白腻, 脉沉缓。皮肤科检查:双手足背、手腕处红斑、水疱、大疱, 尼氏征阴性。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辨证属脾虚湿蕴, 外感毒邪, 治以健脾益气、利湿解毒。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生黄芪18g, 太子参12g, 生白术10g, 茯苓18g, 炒山药18g, 薏苡仁30g, 苦参10g, 白鲜皮15g, 砂仁6g (后下) , 白扁豆10g, 栀子15g, 牡丹皮15g,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