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宫廷礼乐设置与编悬乐考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越国宫廷礼乐设置与编悬乐考述 这座西汉时期的第二座南越王墓是在20世纪80年代挖掘的,已有26年。它的发现让曾今生存于岭南大地上一个古代王国真切地映入我们的眼帘, 它的发现让南越国这段传奇般的历史在历史学、考古学、文化艺术等学科中有了更多得以深入研究的领域和价值。墓中出土了一大批铸造精美、组合巧妙的宫廷乐器及反映乐舞活动的工艺品和饰绘器具, 改变了学术界对古代岭南音乐艺术落后的认识, 为岭南音乐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发掘整理的资料与研究成果以《西汉南越王墓》最为全面、详实, 也最为权威, 针对出土乐器进行音乐艺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极少。2006年3月笔者有幸参与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广东卷》的普查工作, 并在导师、项目总主编王子初先生的指导下与广东省文化厅考古研究所合作, 对南越王墓博物馆馆藏的音乐实物进行了全面的拍摄、测量与文字资料记录。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笔者认为有对南越宫廷礼乐作出一点评价的必要, 于是以“西汉南越宫廷礼乐的兴衰”为名, 写下了以下这些文字。 一、 第二室墓主音乐物事 南越国是西汉初年的一个地方政权。最早而且比较详细记载南越国历史的是《史记》和《汉书》的南越传。据载, 统一岭南的秦将赵佗本真定 (今河北) 人, 乘秦末中原农民大起义的战乱之机, 接掌南海郡尉之职, 分兵绝秦通岭南的新道, 与中原断绝往来。汉高祖四年 (前203年) 据岭南三郡, 建南越国, 定都番禺。南越国共传五世, 九十三年, 至元鼎六年 (前111年) 为武帝所灭。 (P4)依据墓主身上随葬的“文帝行玺”龙钮玺印、青铜句鑃上“文帝九年乐府工造”的铭文、“眜”字封泥以及墓主身着玉衣上的“文帝行玺’金印, 确定了墓主为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室分前后两部分, 共7室。前部3室, 前室居中, 左、右两侧为东、西耳室。后部4室, 正中为主棺室 (简称主室) ;两侧为东侧室、西侧室, 主室后部分隔出一个小间, 为后藏室。各室音乐器物达81件之多。东耳室位于前室东侧, 与西耳室相对称, 呈东西向长方形, 是放置宴乐用具之所。 东耳室的音乐器物共50件, 包括钮钟一套l4件、甬钟一套5件、句鑃一套8件、髹漆木瑟2件、髹漆木琴2件、刻有羽人祭祀乐舞图的铜提筒1件、石编磬2套18件。 (P39、64、66) 西耳室包括铜锋l件、铃形器5件、髹漆木琴1件、髹漆木瑟1件、扁圆响器7件、玉舞人3件。 (P77、112、117、134、276、294) 东侧室位于主室东边, 音乐器物有3件玉舞人。29此4)外, 后藏室也藏有1件铜钲和9件鱼形响器。 (P276、 从各室音乐器物的规模及与其它器物的比较可以看出, 宫廷用乐有大型编悬乐与室内房中乐之分。编悬乐以钮钟、甬钟、句鑃、编磬等大型击奏礼乐器为主, 辅以琴瑟, 表现如铜提筒上羽人祭祀乐舞图所展示的颂歌蛮舞, 而房中乐以琴瑟等丝弦器为主, 辅以铃铎响器, 表现如玉舞人所展示的轻歌曼舞。可见, 当时的南越宫廷礼乐已有相当的气派, 它是按照先秦北方天子的用乐规范来设置的, 相比中原许多诸侯国的礼乐规模确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 测音结果的比较 由于质料的差异, 所出诸多乐器保存情况不尽相同, 因石灰岩经受不住地下潮湿的腐蚀, 半数以上均已残断或破裂。东耳室的木瑟仅存部分漆木残片和8件完整的鎏金铜瑟枘, 琴胎已朽, 仅存铜琴轸37个。西耳室的木琴亦已朽, 仅存琴轸11枚、轸钥3件, 木瑟亦朽, 仅存瑟枘4枚。只有依据残片和瑟枘的数量, 以及地上的印迹方可得到它们的确切件数, 两套编钟与一套句鑃是所有出土乐器保存最好的, 除个别以外, 绝大多数均可悬挂敲击, 这给我们对其作音乐性能分析提供了机会。 南越王墓编钮钟的测音数据 (见表一) 。(2) 从表一中可见, 藏号顺序与正、侧鼓音的高低顺序是反向记录的, B94—14号是最大、音最低的钟, B94—1号钟音石, 音高不明确, 本应是最小、音最高的钟。而且表一中出现两处原始藏号与音高不一致, 按音高排列, B94—11号应与B94—12号调换位置, B94—4号应放在B94—7号与B94—6号之间, 这可能是最初仅按形制大小而未按音的高低的缘故。从表一的测音数据依稀可见其不太容易形成音阶形态的音列, 所以不妨以十二平均律十二音的音分数为标准, 即以B94—1号低音钟正鼓音为0音分, 将正鼓音列作由低到高的重排, 即各音分别加上15音分, 转换成呈相对音高关系的音列, 并从十二平均律中选出离它们较近的音进行比较。 音列(3)如下: 我们勉强能写出一个这样的音阶:宫—↓商—角—↓徵 (或↑变徵) —羽—↓变宫—↓角—↑角—↓羽—?—? (123567336??) 。观察正、侧鼓音间的音程关系又可发现, 由低到高出现了小二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