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粟粒性肺结核临床特征与卡介苗接种的关系
急性早粒性肺结核病(pmt)是一种特殊的肺结核病,在儿童中很常见。它主要是婴儿和幼儿,没有自限或治愈。这种疾病很快,死亡率很高。接种卡介苗对儿童结核病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保护率达80%, 尤其对AMPT和结核性脑膜炎有特殊的功效, 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目前相关文献报道较少,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5例儿童粟粒性肺结核的临床资料, 探讨卡介苗接种对预防儿童粟粒性肺结核的作用。
1 数据和方法
1.1 不同性别学生接种bcg的情况
搜集2005年4月至2011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儿童粟粒性肺结核125例, 按已否接种BCG分BCG组及未接种BCG组, 其中BCG组75例, 男46例, 女29例, 年龄11.5±3.6岁;未接种BCG组50例, 男32例, 女18例, 年龄12.3±2.4岁。
1.2 提出抗酸杆菌或培养抗结核药物
诊断标准为:①有结核接触史;②有AMPT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如有发热、咳嗽、盗汗、肺部啰音等;③OT或PPD试验强阳性;④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或培养阳性;⑤抗结核治疗有效。临床类型根据《实用儿科学》分为:肺型、脑膜炎型、伤寒型、败血症型及不定型。
1.3 硬结平均直径
125例患儿均行OT和PPD试验, 试验判定标准: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阴性, 5~14mm为阳性, 15mm或有水泡、溃破、坏死、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ˉˉ±s)(χˉ±s)表示,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未接种bcg组年龄分布
125例患儿中BCG组75例, 未接种BCG组50例, 年龄2个月至15岁, BCG组年龄≤4岁41例, 5~15岁34例;未接种BCG组年龄≤4岁35例, 5~15岁15例, 两组年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 (P0.05) 。BCG组与未接种BCG组的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盗汗、呕吐、惊厥、肺部啰音、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及营养不良等, 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未接种bcg组各指标基因型的培养
BCG组红细胞数为 (5.3±3.2) ×1012/L、血红蛋白值为 (158.6±69.4) g/L、白细胞数为 (10.9±5.7) ×109/L、血沉值为 (10.4±2.8) mm/h, 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35例;未接种BCG组红细胞数为 (4.8±3.6) ×1012/L、血红蛋白值为 (160.4±75.4) g/L、白细胞数为 (11.5±6.4) ×109/L、血沉值为 (11.5±1.6) mm/h, 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27例。BCG组与未接种BCG组患儿OT和PPD试验, 阴性、阳性及强阳性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2.3 临床类型
两组患儿临床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4 中国整体上的多元分布
两组患儿并发结核性脑膜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125例患儿死亡24例, 其中BCG组死亡8例 (10.7%) , 未接种BCG组死亡16例 (32%) , 入院2周内死亡10例, 2周以上14例, 死亡原因:呼吸哀竭15例, 严重毒血症5例, 并发肠穿孔、中毒性体克2例, 严重营养不良、全身衰竭2例, 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bcg预防慢性感染的临床效果
AMPT病情严重, 病死率高, 由于儿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发育未成熟, 机体抵抗力差, 使得AMPT多见于儿童, 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 本研究显示0~4岁为AMPT发病高峰期, 占总发病率的60.8%。BCG是现在唯一应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 预防AMPT的作用可达46%~100%, 能有效减少儿童 (特别是五岁以下儿童) AMPT及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其机制尚未明了, 可能与BCG通过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提供了保护作用有关。BCG接种不能预防结核病的感染, 但能减少感染后的发病, 在接种后5年内效果较明显。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症状及体征上, BCG组与未接种BCG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在并发症和预后上, BCG组并发结核性脑膜炎明显低于未接种BCG组, BCG组病死率亦明显低于未接种BCG组, 说明BCG对于儿童AMPT有一定的保护力。OT和PPD试验是目前检测结核最好的方法, 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 本组研究显示OT和PPD试验试验结果BCG组阴性率远高于非BCG组, 原因可能与BCG接种建立的迟发型超敏反应随时间推移减弱、初种BCG时间, 非典型或环境中的分枝杆菌的存在引起交叉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