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潜心研究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追求卓越
PAGE 2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程标准】
1.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3.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等史实。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西方殖民国家进一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随之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抗争。本课以“危机四伏——因时而变——功败垂成”为主线,构建出一幅国人寻求救国道路与列强加剧侵略相交织的整体画面,有较清晰的时间线索。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客观辩证评价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及甲午战争的影响,理解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时空观念:结合教材图片,直观的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事件的发展情况,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3.史料实证:运用教材相关文献史料和图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的原因,实证洋务运动、经过、特点、影响。
4.历史解释: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表述,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加深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理解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5.家国情怀:认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理论与实践,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树立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奋斗的理想,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及甲午战争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为挽救族危亡所做努力的艰难性和局限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主题】
以“危机四伏——因时而变——功败垂成”为线索,构建国人救国与列强侵略相交织的整体画面。
【教学过程】
一、危机四伏——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课堂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简要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展示反馈)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为严重。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满洲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三 1846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人民陷入失业、破产、饥饿、死亡的困境。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洪秀全(1814—1864)在多次科举考试失败落第后极端失望,他无意中得到了《劝世良言》(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洪秀全受其启发,创立拜上帝教,假说自己是上帝次子,特下凡除妖魔,号召群众推翻清政府,建立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国”,这也是农民阶级几千年的梦想,农民群起响应。
1.爆发原因
(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2)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3)直接:自然灾害频发
(4)主观: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会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2.进程 (阅读示意图——展示反馈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
1856年,北伐西征——鼎盛
1856年,北伐西征——鼎盛
1851年9月攻占永安——建制
1853年,定都天京——建都
1856
1856年,天京事变——转折
1856
1856年,重建核心——防御
1864
1864年,天京沦陷——失败
3.重要纲领
材料五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幅,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依据材料五,归纳《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
(1)内容:按人口平分土地(生产资料私有);圣库制度分配产品(劳动产品公有)
(2)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3)评价: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材料六 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其核心是向西方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9课两宋的政治与军事.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9课·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9课·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8课12选择性必修一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7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
- 高中历史教学: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会主义实践.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 .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3课宋明理学.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12课.pptx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ppt
-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ptx
- 初中科学课件:2-3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