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影响.docx

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影响.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影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主要以宫内和糖代谢异常为病理特征。宫内异常表现为一种高度激发的反射激素反应,促进黄绿色素(lh)的水平增加,促进黄绿色素(lh-fsh)的水平增加。此外,患者还表现出明显的消健反应(ir)。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药物, 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二甲双胍在PCOS的治疗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减轻患者体质量,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还可改善其多毛症状, 促使睾酮 (T) 和游离睾酮 (FT) 恢复正常, 从而促进月经恢复正常。本研究观察了二甲双胍对PCOS患者血脂代谢、IR状态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数据和方法 1.1 药物和体质量指数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5月在江苏盛泽医院妇产科就诊的PCOS患者115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2013年美国内分泌学会颁布的PCOS诊疗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促性腺激素低下、卵巢早衰及高催乳素血症等患者, 且所有患者在入组前3个月内均未服用避孕药、二甲双胍、安体舒通等药物。115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45例, 联合组32例, 对照组38例。二甲双胍组年龄19~35岁, 平均 (28.25±3.27) 岁;体质量指数 (BMI) 为 (27.83±4.16) kg/m2。联合组年龄20~34岁, 平均 (2 7.4 7±3.5 6) 岁;BMI (2 7.2 4±3.5 8) kg/m2。对照组年龄1 9~3 5岁, 平均 (28.49±3.14) 岁;BMI (27.52±4.31) kg/m2。3组患者年龄、BMI、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检测方法 1.3 激素fsh指标 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性激素指标、血脂代谢指标及HOMA-IR等变化。性激素指标包括:FSH、LH、T、SHBG、FAI。血脂代谢指标包括: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 2 结果 2.1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瞳体温比较 3组治疗前临床症状无显著差异 (P0.05) ;治疗后3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 其中二甲双胍组治疗后月经异常5例 (11.11%, 5/45) , 痤疮5例 (11.11%, 5/45) , 多毛8例 (17.78%, 8/45) , 单相基础体温6例 (13.33%, 6/45) ;联合组治疗后月经异常6例 (1 8.7 5%, 6/3 2) , 痤疮7例 (21.88%, 7/32) , 多毛8例 (25.00%, 8/32) , 单相基础体温6例 (18.75%, 6/32) ;对照组治疗后月经异常12例 (31.58%, 12/38) , 痤疮6例 (15.79%, 6/38) , 多毛14例 (36.84%, 14/38) , 单相基础体温13例 (34.21%, 13/38) 。二甲双胍组的月经异常、多毛及单相基础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痤疮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 , 二甲双胍组与联合组之间各症状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联合组与对照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 (P0.05) 。 2.23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3组治疗前性激素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0.05) ;治疗后除对照组FSH无显著改善外 (P0.05) , 其余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或P0.01) ;组间比较, 联合组LH、FSH、FAI均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及对照组 (P0.05或P0.01) , 二甲双胍组T显著低于联合组及对照组 (P0.01) , 3组治疗后SHBG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 2.33 两组ldl-c、p值的比较 3组治疗前血脂代谢个指标无显著差异 (P0.05) ;治疗后二甲双胍组、联合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或P0.01) , 对照组仅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1) ;组间比较, 治疗后二甲双胍组TG、HDL-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 LDL-C及HO-MA-IR显著优于联合组及对照组 (P0.05或P0.01) , 联合组LDL-C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 。见表2。 3 治疗pcos后代谢指标的变化 PCOS是由环境、遗传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神经内分泌系代谢紊乱所致的多系统疾病, 多见于育龄期女性, 是临床无排卵不孕的最常见原因。目前认为, PCOS患者雄激素水平升高和排卵异常, 可能与机体出现IR状态, 胰岛素水平代偿性升高有关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