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r之所v式的特征.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r之所v式的特征 “rv”的特点在许多前辈都有讨论。笔者以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为底本,调查了东汉三十四部佛经,在十九部佛经(附录中加*者)中找到150例被动式,结合已有的成果分析,认为关于“为R之所V”式被动句的一些论断,仍有可以补充的地方。姑将自己的观察罗列于兹,敬请方家指正。 东汉佛经的被动式共计十一种,具体资料见表格(一)。和中土文献不完全相同。与唐钰明(1987)提供的《东汉被动式频率表》相比,佛经被动句式有下面几个特点:“为R所V”、“为R之所V”式比中土文献运用频繁(“为R所V”式东汉时在中土文献亦广泛运用,但在佛经中更为频繁);与中土文献相比,“见V”式运用得很少;中土文献的“见V于R”、“V于R式”、“为R见V”、“被”字式佛经未见用例;“为”式与中土文献大致持平;“所V”式、“为R所V1所V2”式在中土文献中未见运用。 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为R之所V”式。 一 两汉佛教中的被动句式 吴金华(1985)、唐钰明(1987)、柳士镇(1992)均指出,这一句式在战国末年已经出现。如:《管子·枢言》:“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但何时广泛应用,说法纷纭。吴金华(1985)认为“作为被动句的凝固形式,可能形成于两汉时期。”柳士镇(1992)认为:“此后两汉时期偶有袭用,至汉末魏晋南北朝佛经翻译盛行时才迅速多见起来。”其所举例,从《三国志》开始,佛经中的用例,举《百喻经》。 东汉佛经中,这一句式运用已比较广泛:共15例,为150例被动式的10%。中土文献运用较少。唐钰明(1987)的统计表明,东汉中土文献《论衡》、《汉书》、《潜夫论》、《吴越春秋》、《风俗通义》中,“为R之所V”式共8例,约占其所统计的被动句总数559例的1.4%。佛经这一句式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中土文献。 二 正确的协调音节 以往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为R之所V”式中的V具有以双音节为主的特点,并认为,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协调音律有密切关系。以这些论断为基础,认为“之”是一个衬音词。从东汉佛经的“为R之所V”式的情形看,这些论断均有可商之处。 2.1东汉佛经的“为R之所V”式中的V不以双音节为主。 吴金华(1985)认为:“古人行文,在‘为……之所’式与‘为……所’式并用时,前者通常与双音节动词搭配,后者通常与单音节动词搭配,这种现象屡见于汉末魏晋文献。”吴先生考察的是三国支谦所译的《菩萨本缘经》,并认为这种特点的形成,是为了适应“四字一顿”的语音节奏而出现的。柳士镇(1985、1990)和王洪君(1984)以《百喻经》的被动句为考察对象,也得出了相同结论。 东汉佛经这类句式中的双音节V并不普遍。“为R之所V”式中,V双音节有4例,约占“为R之所V”式的27%;“为R所V”中,V为双音节的有16例,约占总数90例的18%:与后代译经的情形相比,两种句式中V的单、双音节分工并不明显。 2.2东汉佛经的“为R之所V”式中的V的音节数与协调音律没有关系。 东汉初期的佛经尚未形成“四字一顿”的格式,不存在协调音律的事实。俞理明(1993)指出:“自康孟详以后,译经文风焕然一新,佛教徒译经、作文纷纷采用四字一顿的四言格,行文节奏鲜明,齐整有序,克服了由于受口头用语影响行文散漫的缺点,给人深刻印象。”(25页)又指出:“大量采用四言句的最初尝试应推汉灵帝时支曜译出的《成具光明定意经》,这篇译经中,成段的四言句与杂言句交替使用。在十多年后的康孟详译经中,就通篇以四言句为主体,形成了汉译佛经的四言格形式。”(29页) 具体到“为R之所V”式被动句,也不存在协调音律的趋势。从表格(二)可以看到,康孟详、支曜所译佛经中,未见“为R之所V”式用例。15例“为R之所V”式,除一例出现在安玄、严佛调译的《法镜经》外,其余均在支谶的译经中。考察这些用例,与协调音律没有关系。 2.2.1 V为双音节时,没有协调音律的迹象。如: 1)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若有念诵者,若持学书者,以为诸佛威神之所拥护。”佛语舍利弗:“皆是诸佛威神。”(《道行般若经》第4卷《持品》第八,8/446/1) 2)弊魔不能制令得断,是者以为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之所制持。(同上,第5卷《照明品》第十,8/448/3)按:以,通已。 3)仁者年尊而知厌足,自守如戒,为为诸天及人之所敬爱。(《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15/351/3) R为并列结构或冗长的音译词,没有协调音律的迹象。在变式“R之所V”中也是如此,如: 4)佛语须菩提:“怛萨阿竭,般若波罗蜜示现持世间。如是须菩提、怛萨阿竭恭敬承事是法,自致得成。皆从般若波罗蜜,是故怛萨阿竭之所恭敬。”(《道行般若经》第五卷《照明品》第十,8/450/2) 5)若后世其逮得是经者,有书讽诵读,皆得安隐。当知弥勒、提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