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土壤凝结水的观测与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北平原土壤凝结水的观测与分析 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受地下水严重排列、降水减少、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水资源形势十分严重,威胁到农业和社会生活的正常发展。华北平原属半湿润地区, 冬季干燥寒冷, 夏季高温多雨, 春季、秋季干旱少雨, 蒸发强烈。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都集中在6月-8月份。而凝结水作为一种长期稳定的水资源, 虽然其日凝结量较小, 但在干旱时期维持土壤湿度, 供给浅根性作物水分, 保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凝结水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 前苏联学者提出了“凝结学说”, 甚至认为土壤凝结水是沙漠地区浅层淡水的主要来源;50年代以后, 法国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探索了露水的形成;70年代, 随着遥感技术和同位素技术的应用, 凝结水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Hillel.R.等对沙地水分开展了相关的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七五”期间, 我国学者于庆和在塔里木盆地北东缘群克地区开展了土壤凝结水的初步研究, 提出了土壤凝结水的存在证据, 并阐述了土壤凝结水的形成特征;Adrie F.G在地中海地区研究了干燥条件下的水汽运移情况, 讨论了在地表形成露水的条件及其对植被生长的积极影响, 指出年降露量在有些时候可超过年降水量;Seyoum等使用微型测渗仪研究了黄土土壤凝结水的形成机理;王哲等初步探明了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与转化的基本过程, 并探讨了土壤凝结水的转化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韩双平等在天山北麓分析了影响凝结水量的主要因素, 研究成果对西北干旱地区耐旱植被的研究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凝结水研究成果, 均认为凝结水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维持沙地表土稳定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不过, 针对处于我国东部如华北平原半湿润地区内的凝结水研究还相对较少, 因此查明华北平原凝结水发生情况, 分析影响凝结水生成的因素, 既可揭示水分迁移转化规律, 又可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观测试验和数据处理 1.1 庄市区5km 试验场地位于河北石家庄国土资源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野外试验基地———正定基地院内, 距石家庄市区15km, 交通便利。地下水位埋深28~30m。试验区域位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降水多集中在7月、8月, 平均年降水量534mm, 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800mm, 日平均气温13.1℃, 最高气温42.8℃, 最低气温-26.5℃, 平均相对湿度62%。 1.2 试筒的结构及装置 试验观测时间选择在降水较少的9月中下旬, 监测区间设定以3日为一个连续观测的周期。监测时段均为晴天, 避免了自然降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土壤凝结水试验仪器为PVC凝结器 (图1) , 由外部套筒及内部笼屉式试筒组成。外部套筒内径10cm, 内部试筒外径10cm, 内径9cm。凝结器采用分体式结构, 每组设置16层笼屉, 单层笼屉高度均为1cm, 各层底部均由300目不锈钢筛网封底。为防止试筒内外壁缝隙的凝结水下渗至仪器底部影响试验结果, 将第16层作为缓冲层, 不计入试验研究结果。外部套筒设置两种形式, 其中下底敞开式模拟了自然状态, 在试验过程中保证了水汽能够透过整个仪器不受阻碍;下底封闭式以塑料薄膜封闭底部, 使整个系统只接受来自空气的水分, 隔绝下部土壤的水汽向上传输。观测中每隔2h用精度万分之一的天平进行快速称重并记录数据, 观测凝结水量时也对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土壤含水率等进行同步观测。 1.3 计算结果表明, 将以质量表示的土壤凝结水量转换为以高度表示的凝结水量。 2 结果和分析 2.1 凝结水日结晶量的变化 图2为采用下底敞开式凝结器连续3日观测的数据计算统计结果, 显示了不同层位凝结水日生成情况。可以看出, 土壤凝结水的主要发生层位集中在上部0~5cm深度范围内, 尤其是表层的0~2cm内, 其凝结量远大于埋深3~15cm的层位;同一凝结器中单日凝结量变化不大, 下底敞开式凝结器中, 总凝结量平均值为0.43mm;0~5cm日凝结水量平均值约为0.21mm, 5~10cm为0.12mm, 10~15cm为0.10mm, 分别占总凝结量的49.65%、26.55%和23.81%。在同步观测的下底封闭式凝结器中, 这种表层凝结量较大的现象更加明显, 各区间段凝结量分别占总凝结量 (0.41mm) 的55.24%、15.19%和19.56%。 已有研究认为,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中认为土壤凝结水主要贡献来自于深层土壤水汽。与此不同的是, 华北平原土壤凝结水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大气中的水分, 主要原因应该是由于华北平原长期的地下水超采, 导致地下水埋深急剧下降, 致使地下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