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塞诗派的文学成就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
唐代从高祖、太宗到玄宗,国力强大,边防安全稳定,经济繁荣。豪迈奔放、昂扬进取成为当时的时代精神。尤其是盛唐,经济繁荣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文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在安边保土、睦邻友好的对外方针的前提下,开边拓土是唐王朝的一项重要政策。君主尚武,边事不断,推行征戍政策,使得边塞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另外,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企图以立功边塞作为求取功名的新出路,所以纷纷开赴边塞,体验边塞生活。这样,边塞就成了诗歌创作的一个素材,边塞诗派也应运而生。高适、岑参就是边塞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在边塞诗题材的创新和开拓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且代表了这一诗派的最高成就。
一 爱国主义教育
高适(700—765)、岑参(715—770)生活的年代相近,所处的时代背景基本相同,并且生平也有相同的地方,如年轻时都求仕长安不成,一度任职卑微,最后弃官从戎,所以两人在思想上有相通的地方。
身为七尺男儿,报国杀敌、从军立功是他们共同的理想。高适对历史上的英雄不胜向往:“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同时,他还表示了“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的远大抱负。在《塞下曲》里,他更是豪迈地说道:“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这和岑参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如出一辙。对于达官贵人,两人都表现了愤恨和不满。高适在《效古赠崔二》中说道:“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岑参则有“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长安多权贵,珂佩声姗姗,儒生直如弦,权贵不须干”的感叹。两人前呼后应,异曲同工。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体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畏艰苦的精神,呈现出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如高适的《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乐府旧题极力运用对比的手法烘托出士兵们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士兵们“铁衣远戍辛勤久”,远离家乡和亲人,即使是妻子儿女哭断肠,仍然义无返顾地走向战场,是他们无情吗?不!是因为这是在“破残贼”,是在保家卫国。他们不愿与家人苟且团圆,只有平定了战乱,才能永久的团圆。爱国主义是催促他们踏上征程的动力,更是激励他们奋勇杀敌的号角。将领的指挥无能和草率轻敌,导致士兵身陷重围,使得“力尽关山未解围”,但他们没有放弃,仍然“杀气三时作阵云”,欲与敌人决一死战,以死殉国:“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岂顾勋”再一次升华了士兵的爱国境界,这与那些只为追求个人功名利禄、贪图荣华富贵的人比起来要高尚得多。战斗的条件异常艰苦,“山川萧条”“大漠穷秋”,但这并未影响士兵士气,他们仍保持高亢的精神状态继续战斗。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歌颂了士兵,让爱国的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来看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虽然狂风肆虐,黄沙飞扬,天气奇寒,但士兵将领仍高度警惕,夜半行军,且纪律严明。“风夜吼”、“大如斗”、“石乱走”等用极度的夸张刻画出天气异常恶劣,可战士却勇往直前,不畏艰苦。面对如此困顿,他们始终保持开朗的心态,积极乐观的面对。将军晚上铠甲都不脱,以防突发情况,以身作则。士兵则是衔枚疾走,却不闻人声,可见纪律严明,军风威严。这样的一支军队肯定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最后作者以虏骑望风而逃,不战而败的想象收尾,以虚写实,突出了乐观向上、英勇爱国的主题。
二 政治色彩浓厚,社会认知深刻性强
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不同,使得两人的诗歌又是同中有异,各有千秋。
高适幼年生活贫困,求仕之路异常坎坷,人生经历也颇为复杂。他20岁的时候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找报国立功的机会,但是也没有找到出路。后来就在梁宋一带混迹渔樵,四处流浪。天宝8年,将近50岁的他由人举荐,担任了封丘县的县尉,但他不甘“举手迎长官,鞭挞黎庶”,所以辞了官。后又客游河西,担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书记。安史之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