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苦参茵陈乌梅汤治疗鹅掌风35例.docxVIP

自拟苦参茵陈乌梅汤治疗鹅掌风35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拟苦参茵陈乌梅汤治疗鹅掌风35例 鹅手风是手和手指之间的一种扁平、真菌性皮肤损伤,具有粗糙、变厚和干裂隙的特点。因手掌粗糙、肥厚及裂如鹅掌而得名。本病相当于西医鳞屑角化型手癣, 皮损主要发生于一侧或双侧手掌和指腹部, 皮肤干燥、皲裂、粗糙、肥厚、皮纹宽深, 失去正常的光泽和弹性, 疼痛, 痒甚, 指端损害可侵及指甲, 形成灰指甲, 病程较长而缠绵难愈, 常在秋冬季节或在碱性液体 (如洗衣粉等) 中浸泡后加重。笔者从2009年1月—2012年12月运用自拟中药煎剂苦参茵陈乌梅汤浸泡患处, 同时用西药克霉唑软膏、尿素软膏混合外擦治疗鹅掌风35例, 并随机选择35例门诊鹅掌风患者为对照组, 只用克霉唑软膏, 尿素软膏混合外擦治疗, 进行对比和临床观察研究, 其法总结如下: 1 临床数据和方法 1.1 性别6例,性别20例,年龄为20岁,形态 70例均为安定区妇幼保健站皮肤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确诊为鹅掌风的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 男性10例, 女性25例;年龄26岁~70岁, 其中:角质松解症 (手掌和指腹脱皮) 10例, 手掌增厚、皲裂疼痛25例;单只手发病17例;双手发病18例;对照组35例, 男性12例, 女性23例;年龄24岁~75岁, 其中:角质松解症 (手掌和指腹脱皮) 11例, 手掌增厚、皲裂疼痛24例;单只手发病16例;双手发病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 , 具有可比性。 1.1.1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012版) 的标准, 即:鹅掌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1.2 皮肤缺损、提取液 手掌局部有境界明显的红斑脱屑, 皮肤干裂, 甚或整个手掌皮肤肥厚、粗糙、皲裂和脱屑, 自觉瘙痒或瘙痒不明显。多始于一侧手指尖或鱼际部。常继发于脚湿气。真菌培养或镜检多为阳性, 常以表皮癣菌属及毛癣菌属为致病菌。 1.1.3 个人指间internet 风湿蕴肤:手掌或指间水疱如晶, 涸干脱屑, 境界明显, 渐次扩大。或指间潮红, 湿烂。舌红, 苔白或腻, 脉滑。 血虚风燥:手掌皮肤肥厚粗糙、干燥和龟裂。或水疱不显, 干涸落屑。舌淡红, 苔薄, 脉细。 1.1.4 连续二次阴性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皮肤恢复正常。复查真菌连续二次阴性。好转:症状明显减轻, 皮损消退在50%以上。复查真菌阴性或阳性。未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 1.1.5 其他治疗方法 (1) 合并有手部急性湿疹。 (2) 治疗前2个月内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3) 哺乳期妇女、精神病、过敏体质及多种药物过敏者。 (4) 不配合各项检查和按要求治疗者。 1.2 中药浸泡加热泡组 1.1.1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苦参茵陈乌梅汤。苦参茵陈乌梅汤的药物组成:苦参60 g, 茵陈60~80 g, 乌梅30~60 g, 血竭30 g, 苏木30 g, 苍术30 g, 侧柏叶30~60 g, 硫磺15 g, 雄黄10~20 g, 硼砂10克, 川乌15~30 g, 草乌15~30 g, 透骨草30 g。加减法:脱屑严重加当归30 g, 百部30 g。水泡、糜烂多加枯矾20~30 g, 葛根30 g, 痒甚加白藓皮30 g皲裂严重加紫草15克。中药:先将上述基本方中的药物在2 000 ml左右的水中浸泡20分钟, 然后文火煮30 min, 取汁1 500 ml, 同法煮第二遍, 再取汁1 000 ml, 两次煎汁合用, 加食醋200 ml, 乘热泡患处约30 min左右, 每日1~2次, 每付药汁可用4次。 浸泡后在患处擦克霉唑软膏及尿素软膏等量的混合药膏, 每日3次。严重病例可并用自拟方煎汁口服, 方药:生地15~20 g, 熟地15 g, 当归15g, 山药15 g, 山芋肉15 g, 桃仁12 g, 红花12 g, 麦冬15 g, 白芍15 g, 党参15 g, 枸杞子15 g, 连翅15 g, 地龙15 g, 竹叶10 g, 木通10 g, 黄连10 g。活血润肤, 补肾养阴, 清心胃热毒。 1.1.2对照组:本法西药外涂, 尿素软膏只用于血虚风燥型鹅掌风即鳞屑角化型手癣, 禁用于风湿蕴肤型鹅掌风即汗疱型和指间型湿烂皮损的手癣。本法中药浸泡可用于各种类型手足癣。治疗期间禁接触碱性物品。10天一疗程, 观察2—6疗程。 6~12个月统计再次复发人数。患者接受其他治疗、间断或中途停止治疗。 1.3 两种方法治疗后h0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疗效数值比较表, 采用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 即:假设1:观察组与对照组用两种方法治疗后无差别, 记为H0;假设2:观察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