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时期的吐蕃人物画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吐蕃王朝时期的吐蕃人物画像 7月中旬,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与唐朝(今阿拉伯地区)统治亚洲的三位主要王朝之一。曾与大唐、大食争夺中亚、西域, 征战数十年;曾经一度还攻入过大唐的都城长安;占领大唐属地河陇半个多世纪, 与强盛的大唐帝国抗衡200余年, 在世界历史上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吐蕃王朝奉信佛教, 曾在青藏高原上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佛教文化艺术。但是由于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实行了恐怖的灭佛运动, 致使吐蕃时期的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了一场浩劫, 在这场空前绝后的毁佛事件中, 佛经、佛像、佛画被毁;大小寺院被封闭或改作他用;强迫僧人还俗, 或沦为奴隶;许多不改变信仰的高僧, 或遭残害, 或逃往他地, 致使在吐蕃王朝弘传200余年的佛教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吐蕃王朝所创造的佛教艺术几乎全部毁损。在边远地区寺院中所存吐蕃时期的佛教艺术, 也因人为和自然的破坏, 后世多次重修, 遗存无几。所以有关吐蕃王朝时期的吐蕃人的形象资料, 无论是地上现存文物, 还是地下出土文物中保留下来的都极少。地上文物中最著名的是传世名画《步辇图》;西藏早期石窟中的“松赞干布”像和供养人画像;敦煌石窟壁画和绢画中的吐蕃人画像。地下出土文物中最著名的是近年来青海郭里木吐蕃墓葬中发现的棺板画中的吐蕃人画像。就目前所知的资料, 保存吐蕃人物画像最多, 内容最丰富的还是敦煌石窟艺术中的形象资料。因为朗达玛灭佛时, 敦煌石窟在汉族地区, 没有遭到破坏。因此敦煌石窟中的吐蕃人物画像是目前研究吐蕃服饰最丰富, 最可靠的资料。 一 敦煌统治敦煌的过程—吐蕃统治敦煌的历史简介 天宝十四年 (755) , 唐王朝内地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天宝十五年 (756) 安禄山率兵直入长安, 唐玄宗逃往四川, 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 接管政权。为了应付危机, 唐王朝不惜一切代价, 调集陇右、河西、安西、北庭、朔方等地边防的精锐兵力镇压叛军, 造成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向唐王朝西北州县发起大规模进攻。从唐肃宗至德元年至唐代宗广德元年 (756—763) , 吐蕃迅速占领了陇右地区, 切断了河西与中原的联系。此后, 吐蕃由东向西进攻河西, 763年攻克金城 (兰州) , 764年占领凉州 (武威) 。河西节度使杨志烈东归无望, 西奔甘州 (张掖) 。765年杨志烈赴北庭征兵, 在中途被其部下周逸勾结沙陀叛酋杀害。因唐王朝与河西的交通中断, 无法派员接任, 就委任杨志烈的族弟杨明休继任河西节度使兼伊西庭节度使。766年吐蕃攻陷甘州和肃州, 杨明休被迫将河西节度使军府移居沙州 (敦煌) , 坚守河西的最后一块阵地。大历十一年 (776) 吐蕃攻陷瓜州 (今安西) 。同年秋天吐蕃军包围了沙州。敦煌人民坚守11年, 得不到任何外援, 终因寡不敌众, 于贞元二年 (786) 与吐蕃军结城之盟, 苟以“勿徙他境, 请以城降”, 接受了吐蕃王朝的管辖。从此, 河西全境被吐蕃所统治。 唐武宗会昌二年 (842) , 吐蕃王朝发生内乱, 势力大衰, 在河下的统治开始动摇。唐宣宗大中二年 (848) , 敦煌世族子弟张议潮乘机率领敦煌各族人民起义, 驱除了吐蕃统治者, 占领了沙州和瓜州, 遣使送信, 归投大唐。随后又陆续收复了河西十一州。大唐王朝在沙州设归义军节度, 任张议潮为河西归义军节度使, 结束了吐蕃王朝对河西和敦煌的统治。 吐蕃统治敦煌之后, 把佛教作为统治敦煌的手段, 大力扶持佛教, 敦煌石窟没有遭到破坏, 因此敦煌石窟的营造不仅没有停顿, 而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敦煌研究院的专家研究:吐蕃统治敦煌时期, 重修补绘前代洞窟20个, 新建洞窟57个, 被后世改建11个, 现存吐蕃时期的洞窟88个1。在吐蕃时期洞窟的供养人画、经变画、故事画、彩塑中出现大量著吐蕃族服饰的人物形象, 为我们研究吐蕃族服饰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本文以敦煌莫高窟第159窟、第231窟、第360窟为例, 重点对该洞窟的《吐蕃赞普礼佛图》进行分析, 以期对吐蕃族服饰有初步的探讨。 二 《维摩河流经变》中的群众形象 《维摩诘经变》是根据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绘制, 在莫高窟始见于隋代, 终于宋代。在莫高窟共绘68铺, 其中吐蕃时期绘制9铺, 分别绘在第133、159、186、231、236、237、240、359、360窟。其构图形式与唐代前期的《维摩诘经变》大体相似, 是两大阵营, 对阵讲经辩法。一边是文殊菩萨问疾说法, 文殊菩萨头悬华盖, 结跏趺坐在莲台上, 面对维摩诘说法。文殊身后是随行听法的佛弟子、众菩萨;莲台下是前来听法的汉族帝王和众臣。另一边是维摩诘讲经辩法, 维摩诘坐在方帐中, 面对文殊辩法, 身后是听法的天人和天龙八部等神众;方帐下是前来听法的各族帝王、王子、侍从。在经变图的上部和文殊与维摩诘前面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