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藩镇割据时期河北社会文化属性的胡化与汉化
在研究唐代历史时,陈毅曾提出过著名的河北胡华假设。唐朝邯郸以后,河北社会处于胡华深厚、高度神圣的文化发展阶段,这是河北社会文化的退化时期。(P20-43)学界对这一假说一直存在反对意见, 其中不乏坚持河北仍为汉化地域观点者。(P432-455)文化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别, 主流文化确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文化特征和主要的风俗习惯, 决定着其他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河北胡化、汉化实质是对河北主流文化的不同判定, 但河北胡化观与汉化观并未就胡化、汉化的主流文化地位加以说明。主流文化是在社会基础和上层建筑中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文化。(P70)儒家文化是唐代社会的主流文化, 大范围的墓葬文化更多地体现着社会基础的文化。据现有研究成果, 藩镇割据时期河北广大地域的墓葬文化特征与唐王朝一脉相承,儒家文化自当是河北社会基础中的主导文化。如果这一结论无误的话, 确定河北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主导文化, 成为辨析割据时期河北社会主流文化的关键。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建置是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唐代藩镇割据时期河北地域主体之魏博、成德、幽州三镇为例, 通过对三镇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建置的考察, 探讨了河北地区的主流文化及河北社会文化的属性问题。
一、 河北三镇的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都是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节度使是河北三镇的最高军政长官, 其意识形态应是三镇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代表。但节度使的意识形态并不是通过完整的理论表述, 而是通过自身的文化特点表现出来的。从总体上看, 河北三镇节度使大多具有尚儒重教的文化特点。
(一) 《诗经》卷7:国武帝刘济、刘济的学术观
河北三镇节度使不乏具有较深的儒学素养者, 如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少习儒书, 通《左传》、《国史》, 府舍建有书楼, 聚书万余卷, 闲暇与宾佐讲论终日,(卷141, P3848)节度使乐彦祯、罗绍威也喜好儒术, 罗绍威曾有诗集存世。( 卷210, P5939)幽州节度使刘济本身曾经游学京师、进士及第, 节度使张仲武、李全忠则通《春秋》大义。(卷212, P5970)缺乏这些素养则非为节度使时尚, 魏博节度使韩简就耻于自身无学而习《论语》。(P271)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习经尚文、崇尚儒学是三镇节度使重要的文化表征。
(二) 从“尚儒”到“儒者风”
三镇节度使在注重自身儒学修养的同时, 也多留意于家族的儒学教育, 如魏博粟特族节度使何弘敬以儒训子、严格师教, 名闻藩镇, 很多汉人士大夫也有所不及。(咸通032, p1060)这就使节度使家族出现大量的习儒尚儒之人, 如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诚“尚儒术”, 孙李铢也“好学多识, 有儒者风”,( 卷211, P5951)魏博节度使史宪诚之子史孝章“退让如诸生, 称道皆〈诗〉、〈书〉”。(卷148, P4790)这是节度使家族主要的文化特点。
(三) 以礼治家—重视家族的礼法教育
重礼是儒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三镇节度使具有重视家族礼法教育的文化特点, 如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以其侄田弘正有礼而寄与兴盛宗族之望,(卷141, P3848)田绪之妻嘉诚公主也以礼法治家, 田绪子田季安“畏主之严, 颇循礼法”。(卷210, P4781)在这种家教心态的影响下, 某些节度使家族成员自幼知礼, 如魏博节度使田悦年仅13岁就“拜伏有礼”,(卷210, P5933)田弘正自小也以有礼著称。(卷141, P3848)遵守孝道也是节度使家族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如何弘敬有礼度, 重孝道,(咸通032, P1057-1060)其子何全暤在其父死后上表纳节以行丧礼。(卷210, P5938)成德节度使王元逵深谙礼法, 子王景崇“居丧如礼”, 为时人所称道。(卷211, P5962)
(四) 河北三镇认识及儒术继续发展的特点
三镇节度使尚儒之风及于社会治理, 就是其对士人的礼遇及对三镇教育发展的重视, 如成德镇节度使王武俊有举荐士人为官或参加科举之誉,(大和049, P2130)节度使王镕招揽人才, 对士人大加礼遇, 并在镇州建有文华馆。(卷28, P1572)魏博节度使田悦举办学馆, 招揽贤才, 礼待天下之士。(卷210, P5933)韩允忠也注意兴办学校, 发展儒术。(卷813, P10053)幽州节度使刘济则以自己官俸为涿州立孔庙,(卷480, P5652)节度使李匡筹“训戎兼务于诗书, 养士必加于觞豆”,(卷827, P10404)李可举也曾为发展文教事业而在江淮地区广集儒书。(卷8, P66)
河北三镇节度使虽然重儒, 但又大多长于骑射,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更是不习礼数。(卷210, P3838)然而, 节度使于家于社会重视、推行的都是儒家文化, 尚儒应是河北三镇统治阶级主要的意识形态特点。节度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