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甲状旁腺癌病因学、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
甲状腺癌(p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可从甲状腺中起源物质细胞。本文重点对甲状旁腺癌的病因学、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进行介绍。
1病例报告的性质
甲状旁腺癌是一种罕见病。1999年国际癌症数据库(NCDB)报道了286例甲状旁腺癌,观察期长达10年,是迄今最大宗的病例报告。甲状旁腺癌占NCDB所有肿瘤发病率的0.005%。Thompson等在最近发表的甲状旁腺癌综述中,也提示了该疾病的少见性。大部分文献报告甲状旁腺癌引起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发病率仅为1%。本病多发于日本和意大利人群,约占5%。这种差异和疾病诊断有关,也可能与基因或者环境因素有关。
2甲状旁腺癌hrpt2基因
甲状旁腺癌的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文献研究认为,头颈部放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家族综合征是本病的易感因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有助于阐明本病的发病机制。
家族性PHPT首先报道于1936年,现在被称为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1)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综合征以高钙血症、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甲状旁腺肿瘤、无其他的内分泌组织功能亢进为特征。这种疾病应与PHPT遗传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颚肿瘤综合征(HPT-JT综合征)相鉴别。甲状旁腺癌的发病率占HPT-JT综合征的10%。
1995年人们开始研究甲状旁腺癌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关系。HRPT2基因被定位于1q25q32染色体,并认为和HPT-JT综合征相关。Wang等报道,在PHPT-JT综合征家族中存在HRPT2突变,同时造成编码parafibromin蛋白缺失。DeLellis等回顾文献指出,散发的甲状旁腺癌中HRPT2基因的突变率接近50%,HRPT2基因突变引起parafibromin的功能缺失,由此认为HRPT2突变是甲状旁腺癌形成的早期事件。
Haven等报告55%的甲状旁腺癌病人发生1q染色体上HRPT2基因杂合性丢失,而在甲状旁腺瘤中只占8%。同组病人中,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基因(MENIN基因)的杂合性丢失率为50%,此基因在11q13染色体上,与MEN1综合征相关。同时具有两种基因杂合性丢失的病例占36%。
3甲状旁腺癌的临床资料
PHPT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骨关节痛,骨质疏松、骨膜下骨质吸收,尿路结石,病理性骨折,恶心、呕吐,烦渴、多饮、多尿,精神抑郁或狂躁,甚至胰腺炎等。
临床上良性PHPT和恶性疾病鉴别困难。通常不断复发高钙血症时才被发现,发生PTH依赖性高钙血症,要考虑到甲状旁腺癌的可能,一旦确诊需手术根治。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但是缺乏特异性。良性PHPT多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4;甲状旁腺癌的男女发病率相近。Koea等报告甲状旁腺癌的发病年龄平均为49岁,比良性PHPT病人约年轻10岁。良性PHPT病人血钙含量为2.7mmol/L,而恶性病人多较高,为3.75~3.97mmol/L。恶性疾病的PTH水平较高,多为正常的5~10倍。而良性疾病者PTH很少显著升高。
仅20%的良性PHPT出现肾脏结石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恶性疾病中占56%;骨炎、Brown瘤(棕色瘤)、骨质疏松和骨膜下骨重吸收等在良性疾病中仅为5%,在甲状旁腺癌中高达45%~91%。PHPT同时伴发骨病和肾脏疾病也是临床诊断甲状旁腺癌的线索之一,这种情况在良性疾病中少见,在恶性疾病中占50%。
临床上表现可以包括肿瘤的自发症状,如消瘦、疲劳、厌食和肌肉萎缩等。PHPT相关症状进展较快。喉返神经受累也是浸润性疾病的表现。临床上可触及甲状旁腺癌肿块的比例占36%~52%,在良性疾病中仅占5%。
4甲状旁腺癌的影像学检查
1995年以来,外科治疗甲状旁腺癌的方案在不断改进,随着影像技术和术中监测PTH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影像学指导下的外科手术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尽管如此,术前评估肿瘤能否采取微创治疗十分重要。正确的术前评估不仅能够帮助确定诊断,同时也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定。超声检查可以提示恶性疾病,表现为浸润性包块,肿瘤外形不规则,发现转移肿大淋巴结等。其他无创检查还包括CT,MRI等。这些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可显示肿瘤的范围,与相邻结构的关系、区域和远隔转移等。近年来,关于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诊断恶性甲状旁腺疾病的报道日益增多,随着不断积累经验,PET将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99mTc放射性核素扫描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扫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术前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能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即使肿瘤是无功能的,也能显示远处转移病灶。一旦病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