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3.感受“山洪爆发”部分的环境描写及人们的慌乱。
4.厘清小说中的四次冲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出示桥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桥现代大桥的雄伟壮观。
2.教师导入:一座桥能连接两岸,一座桥能跨越天堑,一座桥甚至能带来生存的希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桥》为题的小说。
3.板书课题:桥,学生齐读课题。
二、介绍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课文,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汇报交流
预设:山洪爆发,老支书指挥群众从木桥撤离,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课文,能够调动他们的思维紧跟课堂节奏,把握小说内容,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
2.学习字词
(1)教师出示词语:狞笑搀扶祭奠咆哮惊慌嗓子拥戴沙哑呻吟废话吞没猛然蹿上来跌跌撞撞势不可当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纠正字音。
(2)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咆、哮、嗓、哑、呻”这几个字中口字旁的位置。
(3)重点指导“废”字的书写: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发”不要写成“犮”。
四、再读课文,厘清结构
1.教师出示要求:认真朗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哪些情节。
2.学生认真朗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
3.汇报交流
预设1:课文第1—6自然段展示的是“山洪暴发”的情节。
预设2:课文第7—23自然段展示的是“组织撤离”的情节。
预设3:课文第24—27自然段展示的是“祭奠亲人”的情节。
教师板书:山洪暴发组织撤离祭奠亲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梳理小说情节,厘清文章脉络,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五、学习“山洪暴发”部分
1.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读1—6自然段,思考文中的村民遇到了一场怎样的天灾。在天灾面前,人们又有怎样的表现。请画一画相关词句并进行批注。
2.学生自由读“山洪暴发”部分,圈画相关内容,并进行简单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预设1:通过“突然、像泼、像倒、咆哮、狂奔而来、跳舞、狞笑”这些环境描写,可以看出暴雨、山洪的突如其来和形势危急。
预设2:通过“惊醒、翻身下床、踩进水里、惊慌地喊、你拥我挤地往南跑、又疯了似的折回来、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这些动作描写,可以感受到人们的毫无防备、害怕、慌乱。
4.读一读
教师安排学生朗读第1—6自然段,感受形势危急。
六、梳理围绕“桥”而产生的四次冲突
1.教师提出问题:村民们一起奔向的是一座什么样的木桥?小说围绕木桥产生了哪几次冲突?
2.学生自由读全文,围绕“桥”梳理四次冲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预设1:村民们奔向的是一座窄窄的木桥。
预设2:第6—8自然描写的是第一次情节冲突,村民慌不择路——老汉如山般站在桥前。
预设3:第10—13自然描写的是第二次情节冲突,个别人抱怨——老汉坚持原则。
预设4:第15自然描写的是第三次情节冲突,一个党员小伙子排在前面——老汉揪出小伙子。
预设5:第16、20自然描写的是第四次情节冲突,老汉与小伙子相互推让,希望对方先过桥。
七、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后作业
(1)积累本课学习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教师提出问题:小说《桥》向我们展示了哪三个情节?
学生回答:山洪暴发、组织撤离、祭奠亲人。
学习“组织撤离”部分
1.感受老支书的形象
(1)教师提出合作探究要求:读第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课件.pptx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篇).doc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一等奖教学课件】.ppt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0课《竹节人》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盼》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课《穷人》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教学设计(教案).doc
- “大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cx
- 部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八单元)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一等奖说课稿.doc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有的人》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6单元).doc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doc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doc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doc
-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正高级职称,市高层次人才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高级教师持证人
专注于文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和润色等,己有近十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方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策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