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唐代女俑的造型特征研究
摘要: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领域都呈现出繁荣的面貌。唐俑,尤其是唐女俑,作为中国古代陪葬明器的重要部分,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由于唐代历史跨度较大,唐代女俑在各个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造型特点,圆润丰腴并不是唐代女陶俑的唯一特征,这也与大众认知里唐代完全将“以胖为美”作为审美核心的观点相悖。纵观唐女俑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初唐女俑造型承袭了隋朝的风格,有清瘦纤弱之风;盛唐女俑呈现出健康、开放的审美风潮,造型趋向丰腴圆润;晚唐女俑因唐王朝由盛转衰,呈现出臃肿纤弱之态。
关键词:唐女俑;造型特点;美学特征
唐朝经济富庶,社会安定。在艺术领域,绚丽的“唐三彩”、颜柳苍劲的书法、宏伟俊秀的长安建筑都足以证明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作为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瑰宝之一的陶俑艺术在唐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事死如事生”是古代帝王们共同的愿望,春秋战国时期以活人殉葬的人殉早已消失于历史的舞台,替代品陶俑在唐代得到了发展,形成了鲜明的造型特点。唐朝的陶俑有着独特的美学风格,而唐女俑正是唐俑艺术中最具时代特征的形象。这些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拥有姣美的容颜和高雅的气质,它们摆脱了魏晋时期女性“成教化、助人伦”的特点,使女性本身真正成为审美的对象。
一、初唐时期—清秀雄健
从唐高祖到唐高宗的初唐时期是唐文化发展的初期,借由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唐王朝的国力大幅提升,各蕃来朝,在文化面貌上初具唐风。大一统的局面下,南北文化也全面融合,唐初的俑像造型承袭了北周、北齐之风,是隋代风格的继承与发展。唐代的乐舞俑源于初唐盛行的丰富多彩的乐舞艺术,而乐舞艺术又是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量吸收少数民族和外国乐舞的特色,并与汉族乐舞融为一体。
初唐的审美风格与盛唐有着很大差别。从现存的初唐陶俑、绘画、雕塑来看,其中的女性身材大多婀娜纤瘦。与传统观念不同的是,唐以前,女性形象主要以纤瘦为美,汉代的纤弱清瘦之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依然盛行并一直延续到唐代。“弱腕随潮起,纤腰向舸低”正是初唐审美的真实写照。
初唐的女俑身材苗条,却并不显得呆板清瘦、娇弱无力,而是给人以清新干练之感。在服饰上,初唐女俑受隋朝服饰和胡服的影响,襦裙纤细修长,袖口较窄,裙口齐胸且平整;在人物动作上,因受汉代以来“礼教”文化的影响,侍奉者多为肃立站立,且表现得谨小慎微,不敢有多余动作,僵硬刻板;在人物神态上,女俑宁静内敛,姿态谦卑,且少有夸张的面部表情。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图一)就充分展现了初唐女俑清瘦的特点,它身材颀长,比例匀称,削肩蜂腰,轻盈婀娜,头梳双鬟望仙髻,身穿阔袖襦,营造了气韵生动的意境。这一女舞俑是站立的形象,双手置于胸前,好似正待起舞。这一造型充满了对称感,但细看又不是完全的对称,在整体对称中有着不对称之美。这种不对称体现在它的发髻上,从正面看,左边一侧发髻显露较少,右侧则显露较多。这种整体追求平衡对称而局部极力追求不对称的造型方法,为唐俑作品增添了一分灵动之气。
二、盛唐时期—雍容丰腴
武则天执政至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达到最强盛的时期,国内长期的安定和统一使得南北文化高度交融。这一时期中外贸易发达,异国的礼俗、服装、音乐、舞蹈和宗教被大量引进和吸收。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和唐陵石雕展现了盛唐艺术的神韵,大量精美的明器雕塑展现了盛唐艺术的活力与想象力。
盛唐时期的女俑呈现出一种突破传统禁锢的奔放之态。武则天执政以后,唐俑在真正意义上抛弃了初唐俑像所具有的过渡性,抽离了唐代初期的纤瘦之风,逐渐孕育出一种健康、开放的审美观念。唐代雕塑家凭借高度的提炼、概括能力,为唐俑塑造了更为稳定的造型风格,形成唐代特有的凝练大气、丰腴圆润、明朗畅快等审美特征。此外,盛唐出现的身着男装的女俑也暗示女子社会地位的提高。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三彩女立俑(图二)是盛唐时期三彩陶俑的精品之作,是几件全身透露着高雅之气的妇人女俑的组合。女俑整体气质雍容,体态丰腴,或微微抬头,或昂首仰视,或回眸凝望;双手拢袖置于腹前,好似驻足赏月时聆听音乐,站姿优雅,充满自信,无半点卑微。近看,女俑们面庞丰润,柳眉细目;妆面多以墨描画眉目、朱点染嘴唇;身着半臂衫、高腰长裙、弯头鞋这类具有“胡服”元素的服饰;发型多为高髻。制作者们没有太过深入刻画,他们摒弃了复杂的衣纹、盘落的丝发、高低起伏的外轮廓等细枝末节。可以看出,相对于西方雕塑对复杂衣纹的真实再现,中国的雕塑家更注重艺术的整体性和和谐性,他们善于对形象作取舍与提炼,善于抓住人物形象的神态、气韵和精神,以此形成简化美、韵律美、意象美,对现当代各个领域的艺术创作都有着借鉴意义。
三、晚唐时期—饱满臃肿
开元盛世之后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入衰的转折点,随着国势衰弱,盛唐时期的自信、大气之风已不再,安史之乱至唐代宗时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