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新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新解

《霍小玉传》,唐代蒋防作。蒋防,约生于公元792年,卒年不详。字子徵(一作子微),又字如城,唐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少聪颖,善诗文,尤以传奇《霍小玉传》最为著名。《霍小玉传》写已故霍王(据考证为李元轨)的小女霍小玉与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名士李益之间的爱情悲剧,一时之间,广为传诵。最早见载于《异闻集》,后收入《太平广记》,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又据以改编成“临川四梦”之一的《紫钗记》。

唐人小说中,蒋防的这篇《霍小玉传》,可谓特挺独出者。明人胡应麟评曰:“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1]228《霍小玉传》之所以传诵不衰,自有其独特的成功之处,而同时又有诸多问题如作品的真实性、写作年代、主旨等也长期困扰着学界,众说纷纭,迄今尚无定论!笔者试就其中一些问题重新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结合晚唐前及晚唐众多唐传奇作品如《甘泽谣》等,对晚唐时期唐人婚姻观中门阀意识的变化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艺术成就

《霍小玉传》之“精彩动人”,集中地反映在其杰出的艺术成就上。本文择其数端,略述如下:

(一)口语及俗语的成功运用

唐人口语及俗语在小说中的引进,使得古典小说文风一变。张鷟《游仙窟》肇端,蒋防《霍小玉传》继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向通俗化演进的前奏。同时,这些口语、俗语,也为研究唐代语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试举数例:《霍小玉传》中,穿插了大量诸如“苏姑子”(谐“书罐子”)“发杀嘴”“相思子”“叩头虫”“驴狗媚”(几种发情迷药)“浴斛”(即尿壶)等唐人口语、俗语,浅显通俗,幽默活泼,可以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小说增色不少。

说到这里,《霍小玉传》中还有一个鲍十一娘形象的塑造问题。由于口语化的成功运用,更由于对其三寸不烂之舌的突出描写,使得这一形象跃然纸上,光彩夺目,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老鸨,她面对涉世未深的陇西书生李益,极力引诱,推荐沦落风尘的霍王小女霍小玉:“有一仙人,谪在下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如此色木,共十郎相当矣。”其这一形象,和《莺莺传》中的红娘聪明伶俐不同,而是那种油嘴滑舌、八面玲珑的老媒婆的典型。她在唐人小说的媒婆形象中最为生动活泼,最富市民色彩。这为以后《水浒传》等中媒婆形象的塑造,无疑给予了极大的启发。

(二)浓郁的悲剧氛围

《霍小玉传》叙述的是一个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所以小说一直笼罩在一片若隐若现又使人感到窒息的悲剧氛围之中。小说开始,对李益身世及性格的刻画,已为悲剧的产生埋下了伏笔。而李益在鲍十一娘牵线搭桥过程中的语言行动及神态表现,虽是戏谑,表面轻快,却又从反面加强了悲剧的气氛。而当李益与霍小玉共诉衷情之时:“引谕山河,指诚日月,句句恳切,闻之动人。”其实,是将悲剧的色彩更加重了一层。所以,李益返回老家之后立即反悔违约,立即攀上了出身甲族的表妹卢氏女,以致霍小玉被弃沉疾,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小说对霍小玉卧疾在床、奄奄一息之时的刻画,以及其真挚痴情、多方打听李益消息的细致描绘,使悲剧的帷幕渐渐露出了面目,并更加明朗、凝重起来,最后以霍小玉之死,给人留下了永久的叹息!在整篇小说悲剧氛围的刻画中,作者调动了多方面的技巧,匠心独具。这一切,都使得小说笼罩在一片浓浓的氛围之中,极具艺术感染力。另外,有一种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重压。这主要体现在霍小玉的身世命运上,她从霍王之女一落而为倡女,落差巨大,命运悲惨。文章通过老玉公之口、婢女浣纱之言和鲍十一娘、公主之语,作了几方面的渲染,也在另一个方面加重了小说的悲剧氛围。

(三)唐人婚姻观中门阀意识的折射及人物形象分析

《霍小玉传》写道:“生(李益)门族清华”,“卢(李益表妹)亦甲族也,嫁女于他门,聘财必以百万为约,不满此数,义在不行”,“某(黄衫客)族本山东,姻连外戚”。小说中人物言谈之间,无不流露出当时婚姻观中对门阀的浓烈企羡。李母给儿子高攀的表妹卢氏女“亦甲族也”,因而要求很高。为了这门亲事,李益不顾一切,全力以赴!而这整个行动及过程,无非是因卢氏为甲族,以攀附为荣,可借此青云直上。但是,我们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和解读,会发现这种当时强烈的门阀意识,在《霍小玉传》中,却并不是主要的,只是起着催化爱情悲剧的作用。

《霍小玉传》之所以感动人心,还在于对主人公霍小玉和李益形象的成功刻画。先看霍小玉:当初霍小玉在把自己奉献给李益后的中宵之夜,倾诉衷肠:“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以及霍小玉对李益“将之官”而送别时的凄惨之语:“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构,固亦众矣。……盟约之言,徒虚语耳。”“殆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令人心酸,不忍卒读。霍小玉毕竟单纯,问题也想得比较幼稚。她虽然清醒地认识到“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