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耳鼻咽喉的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
耳的解剖与生理
一、耳的解剖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图13-1)。
图13-1耳的解剖
(一)外耳
1.耳郭?耳郭除耳垂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外,其余由弹性软骨组成,外覆软骨膜和皮肤。耳郭借韧带和肌肉附着于头颅两侧,分为前、后两面,后面微凸,前面凹凸不平,标志如图13-2。
图13-2耳郭表面标志
2.外耳道?外起耳甲腔底,内达鼓膜,成人平均长度为2.5~3.5cm。分为软骨部(外1/3段)和骨部(内2/3段),其交界处较窄称外耳道峡部,外耳道异物多停留于此。
外耳道软骨部的皮下组织有毛囊、皮脂腺及耵聍腺。由于其皮肤较薄,与软骨膜和骨膜附着较紧,感染时疼痛剧烈,下颌关节运动也可导致疼痛加剧。
外耳的动脉有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和颌内动脉,静脉流入颈外静脉、颌内静脉和翼静脉丛。
外耳的神经有下颌神经的耳颞支、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面神经的耳后支和迷走神经的耳支。当刺激外耳道时,常引起反射性咳嗽,这是迷走神经受刺激的缘故。
外耳的淋巴流入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耳下淋巴结,少数流入颈浅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
(二)中耳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四部分。
1.鼓室?鼓室有六个壁(图13-3)。
图13-3鼓室六壁模式图
(1)上壁亦称鼓室盖,是一层薄骨板,将鼓室与颅中窝分隔。
(2)下壁为一层薄骨板,将鼓室和颈静脉球分隔。
(3)内壁即内耳的外壁,中部有一隆起名鼓岬,为耳蜗的基底所在处。鼓岬的后上方有前庭窗,又称卵圆窗,通入耳蜗前庭阶,镫骨底板借环状韧带将其封闭。鼓岬的后下方有蜗窗,亦称圆窗,通入耳蜗鼓阶,为一膜封闭,又称第二鼓膜,或圆窗膜。前庭窗上方有面神经骨管水平段。
(4)外壁大部分为鼓膜。鼓膜为约8mm×9mm的椭圆形灰白色的半透明薄膜,厚约0.1mm,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鼓膜与外耳道底约成45°角,婴儿鼓膜的倾斜度更大。鼓膜上方小部分薄而松弛,称松弛部,其余大部分鼓膜称紧张部。鼓膜紧张部分为三层:外层是复层鳞状上皮;中层由纤维组织组成;内层为黏膜层,是扁平上皮。
正常鼓膜有以下标志(图13-4)。
为了便于描述,将鼓膜分为四个象限(图13-5)。
(5)前壁有咽鼓管鼓室口,经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
(6)后壁后壁的上部有鼓窦入口,经鼓窦通入乳突。鼓室后壁有面神经骨管垂直段。
图13-4鼓膜的正常标志
图13-5鼓膜的四个象限
鼓室内容物有听骨、肌肉、韧带和神经。
(1)听骨即锤骨、砧骨和镫骨构成听骨链,使鼓膜与前庭窗连接(图13-6)。
图13-6听骨
(2)肌肉即镫骨肌与鼓膜张肌,可以减低内耳的压力与损伤。
(3)韧带听骨借韧带固定于鼓室内。
(4)鼓室神经有鼓索神经和鼓室神经丛。
2.咽鼓管?成人咽鼓管全长约35mm,内2/3为软骨部,外1/3为骨部,是沟通鼻咽腔和鼓室的管道,也是中耳感染的主要途径。咽鼓管黏膜为纤毛柱状上皮,与鼻咽部及鼓室黏膜连续,纤毛的运动向鼻咽部,利于鼓室内分泌物的排出。咽鼓管的鼻咽端开口在静止状态时是闭合的,当张口、吞咽、歌唱或呵欠等动作时开放,空气乘机进入鼓室,以保持鼓室内外的气压平衡。婴儿和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直,口径相对较大,当鼻或鼻咽部感染时较成人易患中耳炎。
3.鼓窦?为上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是鼓室和乳突气房间的通道。
4.乳突?内含许多彼此相通的小气房,根据气房的发育程度可将乳突分为气化型、硬化型和板障型。
(三)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内,外有骨壳名骨迷路,内有膜迷路,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膜迷路与骨迷路间含外淋巴液。
1.骨迷路?由耳蜗、前庭和半规管所组成(图13-7)。
(1)耳蜗形似蜗牛壳,为螺旋样骨管,旋绕中央的蜗轴约2周半。从蜗轴伸出的骨螺旋板延续到骨蜗管内,并由耳蜗底盘旋上升,直达蜗顶。骨螺旋板外缘有前庭膜和基底膜连接骨蜗管外壁,将骨蜗管分隔成前庭阶、鼓阶和中阶(膜蜗管)三个管道。膜蜗管为一个封闭的盲管,内储内淋巴液。前庭阶和鼓阶内储外淋巴液,并在蜗顶借蜗孔相交通。
图13-7骨迷路
(2)前庭呈椭圆形,前接耳蜗,后接三个半规管,前庭外侧壁为鼓室内侧壁的一部分,由前庭窗及蜗窗组成。
(3)骨半规管位于前庭的后上方,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半环形的骨管。根据其所在的位置分外(水平)半规管、上(垂直)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其一端膨大为壶腹部,另一端在外半规管为单脚,而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的两个单脚合并成总脚,所以三个半规管只有5个开孔通入前庭。头直立时,外半规管平面约比地面后倾30°角,壶腹端在前;上半规管的平面与同侧岩部的长轴垂直;后半规管的平面则与同侧岩部的长轴相平行。
2.膜迷路?形状与骨迷路相同,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壁上,悬浮于外淋巴液中。
(1)蜗管为膜性螺旋管,介于前庭阶和鼓阶之间。蜗尖端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正式版)-B 5768.2-202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docx VIP
- SheWalksinBeauty她走路很优美.pptx VIP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申报书—基于超级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并行计算课程教学探索.docx VIP
- 桥牌自然约定卡.docx VIP
- GB55002-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docx VIP
- 2025年度镇村(社区)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恋爱的犀牛》话剧剧本.doc VIP
- 宠物社交平台宠物服务行业痛点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申报书—Web服务渗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docx VIP
- 第一单元第1课体育与健康概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docx VIP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