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VIP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素养目标

品读中华文学精品,感受讽刺作品的特点。

【学习任务】

1.了解吴敬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了解《儒林外史》的写作背景。

2.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领会作品主题,分析典型人物形象。

3.进行专题探究,探究作品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

◎重点: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欣赏并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情境预设

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上学期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今天,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去感受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媒体使用·

多媒体播放电视剧《儒林外史》的宣传片或精彩片花。

·导学建议·

通过《儒林外史》中的经典故事引入《儒林外史》,再顺势导入名著。

【预习导学】

让我们运用平时的阅读积累填写下面关于《儒林外史》的基础知识。

1.作品名片。

作者:?

成书时期:?

叙述体式:?

故事背景:

历史地位:

篇幅:

主要人物:

2.《儒林外史》中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

【答案】1.吴敬梓清代乾隆时期章回体封建的科举制度是一部以封建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共56回范进、周进、汤奉、王惠等

2.杜少卿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知人物,讲故事。

·媒体使用·

多媒体播放《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参照相关影视作品的剧照。

·导学建议·

可以“分门别类”,在选择人物形象的时候,应注意人物要具有典型性,尽可能给出一些简介。

1.猜人物

(1)关键信息:南昌太守,典型贪官,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一到任就定做了一把头号库戥。

他是。?

(2)关键信息:花钱捐监生,临死前因为油灯中有两茎灯草而不肯咽气。

他是。?

(3)关键信息: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人到花甲却连个秀才都没中,不禁悲从中来,撞号板号啕大哭。商人凑钱帮忙捐了个监生,从此仕途得意。

他是。?

2.说故事

仿照示例,任选《儒林外史》中自己熟悉的一个故事,把它讲给其他同学听。

示例:范进中举的故事

范进原先是一个穷书生,常遭到街坊四邻以及老丈人胡屠户的讥笑嘲讽。他为了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子、母亲饿着肚子。终于,范进考到了举人,让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为不相信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范进竟然疯了,最终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才恢复正常。

·学习小助手·

章回体小说的回目起着很好的提纲挈领的作用,仔细阅读回目,对概括故事情节会很有帮助。

·导学建议·

参照目录回忆相关情节,讲述时,大意对即可。

【答案】1.(1)王惠

(2)严监生

(3)周进

任务驱动二

析写法,明意义。

以匡超人为例,探讨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儒林外史》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却又令人笑中含泪的人物形象,其被视作一幅士林的“群丑图”,又被视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在这众多的人物之中,匡超人的形象别具意义,作者借助他把儒林中的附庸风雅者(如景兰江、赵雪斋)、追求功名富贵者(如马二先生),以及泼皮无赖似的潘三之流集中到一起,既展示了士人秀才们的酸腐,又显示出对追求功名富贵者的辛辣嘲讽。故曰:匡超人这一形象已穷极文士情态、荟萃儒林痛丑。作者对他笔下的匡超人及其他人物的态度只是批判与抨击吗?阅读《儒林外史》,从三个角度讨论、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征。

角度一:事件

匡超人,由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无耻之徒,原著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

角度二:方法

回顾并叙述从小说第15~18回里读到的匡超人印象,探究小说是如何描写心地善良、讲孝道、重友情的青年匡超人的。

角度三:意义

小说总共56回,却用了5余回来塑造匡超人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用意何在?

【答案】角度一:原著中,匡超人不顾夫人意愿,执意送她去乡下;隐瞒婚史,与辛小姐再结夫妻;听闻旧友潘三入监,不去探望;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等等。

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令人生厌与不屑。然而,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并不是这样一个丑态百出之人,而是一位心地善良纯净、讲孝道、重友情的青年。

角度二:第15回:匡超人头一年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来省城杭州,在柴行里记账,不想客人消折了本钱,不得回家,于是流落在此。遇到马二先生,受到夸奖:“又勤学,又敏捷,可敬可敬!”并且得到他十两银子的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