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民众的女性审美变迁(1911—1937 年)——以民国时期月份牌女性形象画为考察对象.docVIP

民国民众的女性审美变迁(1911—1937 年)——以民国时期月份牌女性形象画为考察对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民众的女性审美变迁(1911—1937年)——以民国时期月份牌女性形象画为考察对象

“月份牌”是19世纪70年代前后产生于上海并风行全国的一种商业性绘画,因画面上附有年历和月历表而得名。初期月份牌有着相当丰富的题材,历史掌故、戏曲人物、民间传说、时装仕女、摩登生活等无所不包。一开始就与商业挂钩的月份牌,出于商业盈利的需要,通过美女形象与商品广告结合的方式来吸引眼球,并逐渐形成固定的模式,民国时期90%的月份牌都以美女为主题。由于民众的购买及商家的免费派发,加之年历使用周期长,月份牌得以广泛传播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月份牌上的美女由名妓到影星到无名小卒乃至虚构的人物,姿色都无可挑剔,反映了国家审美时尚的顶端水平。月份牌上的女性形象既受社会审美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女性审美,因而月份牌在研究民国民众对女性的审美方面具有典型意义。①针对月份牌的研究历来就有,而对于其上的女性形象画的关注也有不少。罗苏文在?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一书中介绍了月份牌美女的衣装、发型、形象气质等,罗苏文指出月份牌美女是在源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女性形象的概括和总结,同时带有虚幻和理想的成分。曾越?社会·身体·性别:近代中国女性图像身体的解放与禁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通过研究20世纪前后出现的相关图像总结了近代女性人物身体形态转变,而月份牌就是其重要的史料来源。围绕月份牌美女与民国女性审美的更为细致的考察,就目前来看,大多是广告设计领域的研究,即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月份牌所折射出的民国女性审美风尚,在这方面的历史性叙述还较为少见。

一、1911—1937年月份牌女性形象变迁

在?申报?中检索“月份牌”一词,最早为1875年1月30日,那日报纸第7版有文字为“兹有新出英、法、美三国公司火轮船进口、出口日,月份牌出,每张大钱一百五十文”②?申报?,1875年1月30日,第7版。,可知月份牌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并不是陌生的事物,否则不会登报寻买者。20世纪初,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香港等地的洋行和商号,为了扩大市场,推销产品,就利用中国传统年画搭配上产品广告印制成月份牌画,于年终岁尾随商品赠送客户。最初的月份牌题材广泛,风景名胜、历史掌故、戏曲人物、民间传说、时装仕女、摩登生活等无所不包,出于推销商品的有效性考虑,月份牌主题渐渐以美女形象为主导。月份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迎来了鼎盛期,上海各公司行号为了推销商品、同业竞争而掀起了广告宣传战,这为月份牌画提供了流通的机会,美女月份牌制作甚至达到供不应求的地步。日本掀起侵略战争后,作为商品海报的“月份牌”在战乱中逐渐停顿下来直至消亡。③卓伯棠:?早期商品海报的沿革?,吴昊、卓伯棠等编:?都会摩登:月份牌1910s-1930s?,香港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7页。月份牌虽然仅仅存在了半个世纪,但因其丰富的图景浓缩着清末民初社会文化的面貌,因而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而其中美女月份牌也不例外。美女月份牌在民国行销的二三十年间,随着社会风俗的变迁,也悄然发生着各种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体现出了民众女性审美观的变迁。

(一)1911年至20世纪20年代初期

处于转型阶段的民国初期社会,仍弥留着许多封建传统。清朝统治时期,女性着满族式服装(图一),特征为宽袍大袖。从月份牌上(图二、图三)可以看出民国初期时女性着装已经逐渐抛弃满族服饰而代之以上衣下裙或上衣下裤,上衣的袖子仅半肘,衣领有高有低,高者可达三四寸(图三),时称“元宝领”。裙装往往长至脚踝,裤装往往在膝盖以下,脚踝以上,裤装还可看到里面着的长袜,此时尼龙丝袜尚未出现,长袜多是棉质或麻质的。女性衣服布料的花纹很流行大花,如牡丹、海棠、菊、荷、梅、兰等,单色的裙子也很普遍,其中红色和黑色更常见,衣服主要呈现暗沉色调。虽然这一时期已经兴起放足运动,提倡“天足”,但月份牌图画上女性依然是小脚(图四、图五),在身体比例上很不协调。女性鞋子有布鞋和高跟鞋,布鞋颜色单一,往往是纯黑色或缀有花朵图案的浅色布鞋,而高跟鞋款式也比较简单,鞋跟也较矮。

图一①孙彦贞:?清代女性服饰文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70页。

头发是女性美的另一个重点,月份牌上的女性基本都是黑色长发,较为普遍的是左右分并在脑后梳一个简单的髻(图六)。也有将额发分成两绺,并修剪成尖角,形如燕尾,时称“燕尾式”(见图一);还有一种极短的刘海,在额前似有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