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周期系列之一,康波,穿越迷雾的灯塔.docx

宏观经济周期系列之一,康波,穿越迷雾的灯塔.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目录

TOC\o1-2\h\z\u引言:康波是玄学吗? 4

康波原理:风起青萍,浪成微澜 4

康波定位:旧终章还是新序曲? 9

1、价格:“肉眼可见”的康波 9

3、创新视角下康波萧条期的另外两个证据 11

康波图景:萧条期下的断裂重塑 13

1、萧条期下国家间的赶超与竞合 13

2、萧条期下的被动性垄断出清 17

总结:长历史维度下的宏观经纬度 21

风险提示 23

图表目录

图1:康波下的技术扩散 6

图2:美国铁路里程数长期变化 6

图3:美国私人汽车长期数量变化 6

图4:美国互联网渗透 7

图5: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率 7

图6:技术进步过程是缓慢释放的 7

图7:不同历史阶段典型企业组织形式和资本劳动关系 8

图8:创新周期和金融因素 8

图9:英美两国PPI1790至今价格变化 10

图10:大宗商品价格看康波周期 11

图11:康波不同阶段每百万人专利授权数量 12

图12:康波从萧条到复苏的转折与新企业设立 12

图13:五次康波阶段划分 13

图14:主导国与追赶国技术进步对比 14

图15:主导国与追赶国经济规模对比(对数坐标轴) 14

图16:苹果公司总市值与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15

图17:特斯拉市值变动(对数坐标轴) 15

图18: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浪潮 16

图19:主导国与追赶国名义GDP5年复合增速差 16

图20:康波不同阶段市场结构特征 17

图21: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康波萧条期间美国企业均出现大量破产 18

图22:1970年-1990年日本钢铁产业集中度并未出现明显变动 19

图23:第四次康波萧条期日本企业大量破产 19

图24:此前三次康波衰退期均出现失业率阶段性上升 19

图25:1895年-1955年美股被收购公司家数变化 20

图26:1900年前后美国第一次并购浪潮核心产业和公司 20

图27:1984-2017年美国企业并购数量 21

图28:2021年美国并购数量行业分布 21

图29:萧条期宏观变量总结 21

引言:康波是玄学吗?

在大多数眼中,康波(或称长波)研究似乎总是带有强烈的不可知和宿命论色调。追根溯源,自18世纪末以来,满打满算不过二百余年,相较之下,康波动辄60年起步的时间长度令人望而生畏。在极为漫长的时间维度上,将宏观预测和资产配置决策交给散碎的历史故事和不可跟踪的随机事件,需要付出绝大的勇气。试想下,一个人的投资生命当中又能有几个康波?因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康波时常被市场调侃为一种“信仰”。

在经济理论当中,新古典经济学家多半不承认长波理论,即使在认可长波的经济学家中,对长波的起因、开始年代、及各次长波的划分问题,都没有定论。一些批评者因此认为:所谓“长波”只是强加于大量统计资料上的概念。

然而,与此同时,长波也是许多非正统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在国内市场研究中,大家普遍已经熟悉了以熊彼特、罗斯托等为代表的所谓新熊彼特主义长波理论,即从基础创新所引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与此同时,二战以后,诸如曼德尔和新近的安瓦尔谢克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对长波问题表现出极大关注。这一类思路则倾向于从资本积累和利润率视角对资本主义长波做出阐述。两类理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形成了一股演化经济学的思潮。演化思路的重点在于,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系统整体的规律可以从局部的规律推导出来的认识论前提,演化将经济系统看做一个整体,以动态化的思路研究市场局部过程对整体的影响。

认识论上看,关于康波存废与否的两类思考对应了现有宏观理论研究当中存在的两类隐喻:物理学的和生物学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通常将复杂的人类活动简化在一套公理化体系之下,借助一套体系下的均衡关系获取经济现象的时空对照,这样就给了局部实证方法施展的空间。而在演化思路看来,经济系统遵循类似于生物领域复杂演化和突变的动态过程,生物学的传统,旧有均衡不断被新的“基因突变”所打破。公允地讲,实证的意义在于可证,尽管总有挂一漏万的批评,终归给了我们在浩瀚经济信息之海中的一个锚点。但实证的问题在于,实证过程不得不施加一些强有力但又看上去十分可疑的假设,以方便将某一个局部从整个经济系统当中拆解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康波的启动点,所谓的基础创新,其界定的最核心特征就是打破现有经济均衡,在这种前提下,实证主义的方法似乎已经丧失了施展的空间。

本文无心在这里展开一场非主流与主流经济学范式间的学术大讨论,毕竟这样的讨论自康德拉季耶夫抛出康波概念以来已经打了上百年,目前看来双方似乎并未取得多少共识。但上述问题的阐释一来有助于我们对长波理论进行一点点祛魅,尽可能解除一点长久以来施加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