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T 0251-1997 微量青霉素试验方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备案号:382—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0251—1997

微量青霉素试验方法

Testmethodsofpenicillin

1997-10-1997-0

1997-10-

1997-06-

国家医药管理局发布

YY/T0251—1997

前言

本标准制定中,清场后环境、设备中残留微量青霉素的采样方法等效采用了日本工业协会GMP委员会编《防止交叉污染指南》,其他部分非等效采用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食品及药品中的青霉素污染》和美国联邦法规的有关内容。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四药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微量青霉素试验方法YY/T0251—1997

Testmethodsofpenicillin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微生物法测定微量青霉素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成品、清场后环境、设备及空气中微量青霉素的测定。最小检出量0.008u/mL。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

3方法提要

利用抗生素的抗菌性质及在琼脂培养基内的扩散渗透作用,将被检物放入摊布高度敏感检定菌的培养基上,产生抑菌圈,根据抑菌圈直径判断青霉素污染,再根据标准曲线或数学公式计算出污染青霉素的量。

4试剂和溶液

本试验所用试剂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分析纯,所用水均为蒸馏水。

4.1青霉素标准品。

4.2乙酸正戊酯。

4.3培养基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或培养基I:美国药典XXⅡ版)。

4.4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

4.510g/L磷酸盐缓冲液:pH=6.0

称取磷酸氢二钾2g与磷酸二氢钾8g,加蒸馏水至1000mL,滤过,在115℃灭菌30min。

4.6100g/L磷酸盐缓冲液:pH=2.5

称取100g磷酸二氢钾,溶于800mL蒸馏水中,加0.2mL浓盐酸,再加蒸馏水至1000mL,用磷酸溶液[c调节pH值,使灭菌后pH为2.2~2.5,备用。

4.710g/L磷酸盐缓冲液:pH=2.5将磷酸盐缓冲液(4.6)稀释10倍。

4.8青霉素酶溶液

用鲜肉汤将浓的青霉素酶溶液稀释到1000u/mL,37℃恒温培养5天,5℃以下冰箱保存备用。

4.9磷酸溶液

取85%磷酸12.3mL加蒸馏水17.7mL。

4.10检定菌液

国家医药管理局1997-06-09批准1997-10-01实施

YY/T0251—1997

2

4.10.1藤黄微球菌ATCC93411检定菌液

将工作用菌种ATCC9341的斜面培养物,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上,32~35℃培养24h,然后用灭菌生理盐水洗下,此菌液5C以下冰箱保存可用15天,使用前以青霉素标准液(0.04u/mL)标定,100mL培养基内加菌量所致抑菌圈直径15~18mm为宜。

4.10.2藤黄微球菌ATCC9341a2(耐50mg/mL链霉素)检定菌液

将工作用菌种ATCC9341a代替4.10.1工作用菌种ATCC9341,其他操作步骤按4.10.1进行。

5仪器和材料

5.1培养皿:内径90mm,皿深16~17mm,硬质玻璃,皿底平坦,光洁,薄厚均匀、透明。

5.2钢管(牛津杯):不锈钢制,外径7.8mm±0.1mm,内径6.0mm±0.1mm,高10.0mm±0.1mm,同批钢管的重量极差不超过0.05g,内外光亮,无凹凸痕迹。

5.3吸管:1mL、2mL、5mL、10mL,A级。

5.4容量瓶:50mL、100mL,A级。

5.5分液漏斗:150mL。

5.6陶瓦盖:内径103mm,外径108mm,表面平坦,吸水性强。

5.7生化培养箱:28℃±1℃。

5.8恒温水浴箱:控温范围0~100℃。

5.9微波炉或电炉。

5.10电热干燥箱:控温范围

文档评论(0)

bijichun9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