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不简单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数学教育人,一定要摒弃只教方法,只要结果正确的陈旧教育思想。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不简单,唯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慢慢通过操作为思考赋能,应用画图为抽象蓄力,才能实现用列式为逻辑固本的目的,最终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保驾护航。
【关键词】操作画图列式思考抽象逻辑
史宁中教授指出:数是对度量结果的一种符号表达,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度量的本质在于数的表达。《求简单的经过时间》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实际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与时间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对相关时间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具体感受时间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表现如何呢?笔者做了如下调研:
【教师访谈】问:关于“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你在教学上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教师A:没什么困难,只要让学生记住数量关系: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教师B:教学内容倒不是很难,但不知道怎么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式,而且这样的计算不同于十进制,即使列出了算式,但还是有学生不会计算。所以,我引导学生用减法竖式计算,教学时强调“退一作六十”,多强调几遍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明显上升了。
教师C:曾经阅读过贲友林老师的一篇文章,指出:像这样的减法竖式计算,并不严谨,因为竖式中的两个时刻本身没有长度,是不可以相减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就不提倡列竖式计算,可也没找到什么好办法。
教师D:我就让学生画线段图,在线段图上推算,虽然麻烦点,但正确率很高,而且学生也能准确理解其数量关系。
教师E:我对学生的算法没有统一规定,只要回答对了就行了。至于过程,我并不刻意强调。我觉得这里更多的是推算,而不是计算。
【分析】通过对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有几种“教”的姿态:一是强势型。
直接教方法,做对就行;二是学习型。能够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教学思考,能明确数学的严谨性,但找不出更严谨的计算方法;三是通透型。数形结合,认为画出线段图学生能很好地推算出结果,这样就足够了,无须列式计算;四是佛系型。“不管是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几种“教”的姿态,都有点迷茫,无法达成一致。”研学”是检验“研教”的最好手段。为此,我们对三年级43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1:对于求简单的经过时间问题,你们觉得学得怎么样?
问题2:小明周六晚上10︰45上床睡觉,周日早上7︰20起床,他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分析】由问题1和问题2的比较可知,学生对自我学习情况的认识并不准确。觉得学得很好,挺简单的,占比73.97%。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有57.54%的学生并不能做出正确的解答。这种矛盾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结合问卷调查,我们又随机访谈了几位学生。
【学生访谈】问:对于求简单的经过时间问题,你们觉得学得怎么样?
生1:还好吧,觉得不难。我选的是难度一般。
生2:不就是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嘛,挺容易的。
生3:不难,一点都不难!
问:刚才的这道题,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出示题目:小明周六晚上10︰45上床睡觉,周日早上7︰20起床,他一共睡了多长时间?生1:这个不太好算,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做出来的。
生2:这个简单呀,就用10︰45-7︰20=3小时25分。
生3:不对!不对!你肯定算错了,从0时到7时都已经过了7个小时了,你怎么算出来的只有3个小时多一点呢?
生2:啊?说的也是,可是7︰20减不了10︰45呀。
……
【分析】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和访谈,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司空见惯的求简单的经过时间问题不屑一顾,生2似乎对数量关系也理解的很清楚,但从他的描述上看,并没有真正理解数量关系,是一种假学会现象。而生1看似不理解数量关系,但他的量感明显优于生2,只是在求经过的时间时,还处于低阶思维水平。
综上所述,学生对解决相关问题时所产生的自我认知偏差和能力欠缺,与教师对知识本质的理解缺乏深度,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浮于表面,忽视学生的思维培养等等是直接相关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不简单!针对以上教学现象,笔者通过与团队老师一起对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分析,形成以下教学策略。
一、操作为思考赋能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若能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便能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教学片断一】出示题目:小明周六晚上10︰45上床睡觉,周日早上7︰20起床,他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师:请你独立思考,计算他一共睡了多长时间?如果有困难可以拿出学具钟/面,拨一拨,数一数。温馨提示:一边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铁车站智能建筑(弱电)专项施工方案.docx
- 佳能50d使用说明书.pdf
- 食品配送流程(学校食材配送项目).pdf VIP
- GB/T 3480.5-2008_直齿轮和斜齿轮承载能力计算 第5部分:材料的强度和质量.pdf
- 个体工商户转换为企业法人决定书.docx
- 《管理会计师中级案例分析:成本管理的具体运用分析案例》6000字.docx
-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做负责任的人》优质课获奖教案_1.pdf VIP
- 2024年疾控大学习我国传染病流行形势与防控策略答案.docx VIP
- 幼儿园课堂设计: 儿童哲学,让幼儿思考哲学问题并进行相关讨论的课堂活动.docx VIP
- 风力机和风力发电技术-控制系统概述.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