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docx

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诗歌。

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学会动用丰富的联想和提炼动词赏析诗歌的环境描写。

通过了解诗歌背景感受作者绵长的思念;在虚实结合里体悟作者的“苦”与“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动用丰富的联想和提炼动词赏析诗歌的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在虚实结合里体悟作者的“苦”与“乐”。

教学过程

视频激趣,初步感知潇潇秋雨。

同学们,说到秋雨,王维笔下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白居易笔下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伤感。而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诗人李商隐独卧榻上,念着回不去的家,想着见不到的人,写下了这首穿越千年的哀愁——《夜雨寄北》。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关于秋雨的视频。(插入视频)

三读诗歌,字里品读巴山夜雨。

(一)三读诗歌

老师先来为大家诵读一遍。

句子的节奏要以词句意义的停顿来划分,我们可以看到,君问、归期、未有期一词一意,同理,余下的诗句也可以以这样的形式来划分节奏。让我们一起来诵读第二遍。

读出节奏后,字词的重音也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尤其是动词。如未有期,涨,共剪,却话。除此以外,夜雨时也要读出作者深深的惆怅。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三遍。

(二)诗歌大意

(三)品析重复词语(期、巴山夜雨)

学会运用想象和提炼动词赏析环境描写。

明确:大家试想这么一个场景:凄苦寒凉巴蜀之地的一个秋夜,绵绵的雨滴在窗外的芭蕉叶上,几声蛙声应和着,越发显得雨夜空旷。窗内,昏暗的灯光下,诗人独自坐在窗边,望向窗外,池塘水满,他思念的心也像窗外池塘的水一样涟漪不断。秋雨淅沥,能将池子涨满,这雨该是下了多久呀?诗人又愁了多久呢?一个“涨”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涨满的秋池,和那排不尽的愁思。

了解生平,深切共情一生苦雨。

这是一首写给妻子的诗。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是寄给北方的妻子的家书,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妻子王氏出身侯门,李商隐不仅出身寒门,而且一生困顿不得志,但王氏却愿意摒弃锦衣玉食,粗茶淡饭,不离不弃。这也正对应了题目中“寄北”——寄给北方的人二字,以及诗句中“剪烛西窗”这样浪漫唯美、琴瑟和鸣的恩爱画卷。

这是一段诉给友人的情。

令狐绹的父亲令狐楚是李商隐的恩师,他不仅精心教授写文章的要诀,还允许李商隐在令狐家自由进出,与令狐家的公子们结交优游、攻读食宿,李商隐与老二令狐绹的关系最好,令狐绹曾帮李商隐几出援手,其中李商隐登进士弟,靠的就是令狐绹的举荐之力。李商隐一生用于交际的诗作,写给令狐绹的最多。

诗人滞留巴蜀,不知何时能返回长安,孤独郁闷,此时写信给令狐绹,用“西窗”拉近彼此的距离,用青少年的回忆打动对方,使对方也动情于往昔的情谊,目的就是希望令狐绹能再次出手相助,让他早日回到长安。

3.这是一封寄不出去的信。

李商隐幼年丧父,随母还乡,生活清贫。16岁因擅长古文而出名。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并在令狐楚的资助下考学,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认为他背信弃义。而李党也认为他有牛党的背景。就这样,李商隐无可奈何地卷入牛李两党争斗中,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一生难展怀抱,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这首诗就写于滞留巴蜀之时。

长路漫漫,车马悠悠,他并不知道在写这封信时,妻子已经患病去世了。所以毋庸置疑,这是一封寄不出去也收不到回信的信,只是作者望着迷蒙的雨夜聊表相思之苦的慰藉罢了。

穿越千年,虚实里的千年凄雨。

回忆过去,作者说“君问归期未有期”;感受当下,作者言“巴山夜雨涨秋池”;畅想未来,作者愿“何当共剪西窗烛”;未来嵌套现在时,仍然要追述“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里,诗人由眼前的暗夜、秋雨烘托内心的苦闷、无奈;并由这些眼前的实写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未来,“共剪烛”“话巴雨”,想象是美好而温情的。眼前的苦闷生发想象团聚时的快乐,想象里美好的温情又反衬眼前景象的凄苦。就这样,秋雨绵绵,情思不断,李商隐在痛苦中挣扎,在想象里重生。

作者感受凄苦,畅享欢乐,追忆往昔。三种时态相互交织,虚实相生,营造出一种时间上的沧桑感和深邃感,造就了《夜雨寄北》不朽的艺术价值。作者一生凄苦,在一场秋雨浸润的想象里却获得了精神上短暂的欢愉。可就像被贬后的柳宗元游览小石潭一样,“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苦是常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只是短暂。李商隐,便是常常泡在凄苦里,过完了他悲怆的一生。而那场秋雨,一下便是千年,淅淅沥沥,下在了每个读者的心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