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野望》等五首)-教学设计.docx

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野望》等五首)-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唐诗五首(《野望》等五首)

教学目标

1.熟悉有关唐诗的知识,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2.感受诗人朴素自然、清新恬淡的写作风格。

3.联系作者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古诗,培养阅读兴趣,理解每首古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提到唐诗,我们可是太熟悉了。从牙牙学语之时我们便开始读唐诗、背唐诗。一提到唐代诗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李白、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今天咱们要学的这首唐诗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位诗人的名字。他就是王绩。为什么会选这样一位诗人放在我们的《唐诗五首》的第一篇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究竟。???

这首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一洗齐梁以来的雕饰浮艳之气,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所以历来为学者所重视。王尧衢说:“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沈德潜说:“五言律前此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首。”闻一多先生更认为此诗“应该说是唐代五律的开新之作,自然处渊明亦当让步”。可见前人评价之高。

看了这个评价我们了解了诗人王绩和这首诗的意义很了不起。开了唐代的律诗风气的先河,咱们都知道唐代杜甫经典律诗《春望》《春夜喜雨》《望岳》等等十二首,堪称古典律诗的最高成就,以及最能够继承杜甫格律诗成就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他们虽成就最大名气最盛,但开启律诗先河的确是王绩。

二、了解律诗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三、赏析诗歌

1.按节奏齐读诗歌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自由读诗,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概括:一幅山间晚秋图

3.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句。(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炼字等角度进行赏析)

预设:“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描写了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跃了起来。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起构成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述说自己在现实中的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4.强化理解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叠词作用?

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哪几个词用得好?

“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

叠词作用是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对仗工整。

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思,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此句化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师:节奏即诗歌的命脉,诗歌自起源之日就与节奏音律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在朱光潜《诗论》“诗的起源”中说:“诗歌虽已独立,在形式方面,仍保存若干与音乐、舞蹈分家时的痕迹”“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混合的。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从诗歌的起源来讲,诗歌的节奏高于诗歌的意象和情趣。?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诗歌中使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