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镜中我效应:基于他人评价的品行塑造
摘要:个人的自我认识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而少年儿童的自我认识主要依赖于周围人的态度与评价。挖掘“镜中我效应”的积极一面,把它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结合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心理学现象,通过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开展艺术性的评价,从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两个维度优化班级评价氛围,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并以此指引自身的言语行为,塑造良好品行,打造从最好的“镜中我”到最好的“真实我”的成长历程。
关键词:镜中我效应;伙伴评价;品行塑造
“镜中我效应”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CharlesHortonCooley)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自我感觉,由别人的思想、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成年人能以意志与经验来弱化“镜中我效应”,而少年儿童却更易受到这一心理效应的影响。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CyrilNorthcoteParkinson)指出:“个人的自我认识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由此看来,把“镜中我效应”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创设积极的评价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品行。笔者把这一效应引入班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缘起:一面“镜子”带来的改变
在班级排座位的过程中,许多班主任会秉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念,习惯把一些品行表现欠佳的学生与品行表现较好的学生安排坐在一起,期望前者受到后者的积极影响,改掉不良习惯,取得进步。这样的做法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有时也会背离教师的预期,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果。
小唐是一位任性、易怒且作业拖拉的学生,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水平,在班里人缘较差,任课教师们对他也很无奈。在学期初时,班主任安排他与班里的“乖乖女”佳佳坐在一起,期待佳佳的温和能够改变小唐的暴躁。起初,两人相安无事,因为佳佳从不理睬小唐,用“隔离”的方式来表达对同桌的不满。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唐的缺点不仅未改,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与同学挑衅打架的地步。最终,佳佳忍受不了他的种种“恶习”,提出更换同桌,这也给班主任带来了难题,因为班里几乎没有人愿意与小唐同桌,又不能让他单独坐,为他贴上“特殊孩子”的标签。
在班主任为难的时候,班里的小邹主动提出愿意与小唐同桌,小邹认为,小唐其实十分热心善良,而且上课爱动脑筋,只是脾气急了一点儿,相信他可以慢慢改正。自从和小邹同桌以后,小唐变化很大,他不仅每天积极完成作业,还经常与小邹探讨题目,学习与品行表现大幅提升,重新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
在这个案例中,佳佳与小邹分别成为小唐前后的两面“镜子”。当小唐被佳佳和同学孤立时,他也认为自己是差生,于是只能破罐子破摔。后来,小邹给了他正面的评价,以诚恳的态度接纳了他,于是,小唐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错的人,相信只要自己努力,肯定会越来越好。他的“自我观”改变了,随即行为也发生了改变。此外,班主任也扮演着“隐藏的镜子”角色,班主任安排小唐与佳佳同桌,潜意识里认为小唐表现不好,这样的信息被小唐接收,进而影响他的自我评价,同时也被其他同学接收,从而影响其他同学对小唐的评价。由此看来,在班级共同体中,教师和同学的态度具有塑造学生品行的重要作用。
二、实践:给你一面明亮的“镜子”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在班集体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缔结了紧密联系、共同影响的“伙伴关系”。“伙伴”一词强调对班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重视与期待,“协作”与“陪伴”是它的核心要素。在班级的“师生伙伴”与“生生伙伴”关系中,学生是关系的核心,教师是关系的黏合者。班级人际评价依托并促进“伙伴关系”的构建,从而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
(一)和谐的氛围,校准每一面“镜子”
发展心理学中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个体发展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由此推断,班级具有“人化”与“化人”的双向互动作用。有良好的班级氛围,才会有丰饶的成长土壤,也才会有正确积极的评价指针。
1.梳理价值观,创设积极氛围
班级价值观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内核,也是班级人际评价的内在准绳。班主任需引导班级的价值观符合国家文化传统价值,选择与整合多种价值体系后,确立班级独特的价值观表达,使其成为师生评价的准绳,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
2.紧密关系度,营造友好氛围
人是环境的产物,友善的环境可以改变个体的心理状态,更易形成宽容、平和、互助等品质,有助于对他人做出积极的评价。在班级建设中,可以邀请任课教师一同参加一些促进团队凝聚力的小游戏,如“解手链”“萝卜蹲”“三人抱团”等,既有趣味性,又能拉近生生、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愉悦的氛围中,每个人都更容易看到他人的闪光点,以和善的言行对待他人。
以上两点举措,促成了和谐的班级氛围,校准了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考英语第一次模拟考试(江苏专用).pdf VIP
-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212《神奇的电磁铁》ppt课件.pptx VIP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docx VIP
- 2025年地热资源综合开发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docx
- GB_T 40090-2021 储能电站运行维护规程.pdf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新12R301 城镇天然气输配工程设计与施工图集.pdf
- 国际商务谈判 (中文版) 课件全套 第1--8章 谈判的基本分析工具----团队谈判和多边谈判.pptx
- 2025年嘉兴秀洲区王店镇建设卫生院招聘合同制卫生技术人员岗位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PLC在火电厂吹灰系统中的应用_毕业设计.doc
- WB T 1095-2018 棉花仓储服务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