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天工开物两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治铁》《煤炭》两则文言文,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深入理解《天工开物》中关于冶铁和煤炭的生产技术、流程等内容,体会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分析其写作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浓厚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治铁》《煤炭》两则文本的具体内容,掌握相关的科技知识。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
体会古代科技文献严谨、准确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古代科技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培养语感。
2.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句式和文本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文本的内容、结构和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古代冶铁和煤炭开采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展示古代科技发明的图片,如司南、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等,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激发学生对古代科技文化的兴趣。
2.提问:除了四大发明,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伟大的科技成就,你们能举例说说吗?
3.引出《天工开物》,介绍其作者宋应星以及这部著作在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等诸多领域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其中的两则《治铁》和《煤炭》,去领略古代科技的魅力。
(二)背景介绍(2分钟)
1.简要介绍《天工开物》成书的背景。明朝末年,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宋应星通过对各地生产实践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写成了这部全面反映当时中国科技水平的著作。
2.强调《天工开物》对研究古代科技史和社会经济史的重要价值,让学生了解学习这两则内容的意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重点强调以下字词的读音:鑪(lú)、鞴(bèi)、燔(fán)、爇(ruò)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感。
3.指名朗读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的优点与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有节奏。
(四)疏通文意,理解内容(20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每个小组讨论解决成员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共同梳理文本大意,尝试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达。
3.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共性问题,并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式:
实词
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治:冶炼)
火力到时,铁流如注。(注:流)
计出铁之数,内柔铁五分之一。(计:计算)
掘出煤炭,受炎。(受炎:遭受火焰)
其上以烧石覆之,火力到时,与煤同坚矣。(覆:覆盖)
虚词
凡:表示概括,可译为凡是大凡。如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
之:助词的。如取已炒熟铁为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火力到时,铁流如注,炒者以木橛摏(chōng)其下,而持柳棍疾搅之,则熟矣。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如而持柳棍疾搅之,则熟矣。;表并列关系。如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锻炼金石之用。
特殊句式
取已炒熟铁为之。:省略句,应为取已炒熟铁以(之)为之,意思是选取已经炒熟的铁来制作它。
炒者以木橛摏其下,而持柳棍疾搅之,则熟矣。:省略句,炒者后省略了于,应为炒者于木橛摏其下。
4.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教师适时补充、纠正,确保学生准确理解文意。
(五)文本分析(15分钟)
1.《治铁》
生产流程梳理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述冶铁过程的语句,按照先后顺序梳理冶铁的步骤。
明确:首先选取已炒熟的铁,然后将其放入炼铁炉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班数学《多变的模式》教案.docx
-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docx
-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docx
- 大班数学教案8的组成和分解.docx
-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左右》.docx
- 大班数学教案 找规律.docx
-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docx
-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柱体》.docx
-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排序.docx
- 大班数学比轻重教案.doc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