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第1课时)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前两首诗歌,体会律诗的韵律之美。
2.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借以分析诗歌的章法。
4.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意境。
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
1.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划分。
2.搜集前两首诗歌作者的生平信息及代表作品。
课堂学习任务
课堂学习任务
《野望》
一、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信息。
王绩(约589—644),唐代诗人。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尝居东皋,号东皋子。隋大业中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扬州六合县丞。唐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绩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也能文。有《王无功文集》。
2.知识链接。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对仗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唐代科举取士,以五言十二句的长律(试帖诗)为考试科目,所以律诗的写作成为一时的风尚。
二、合作探究
1.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1)听《野望》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格律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味。
2.梳理诗歌内容。
标出《野望》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概括出每一联的主要内容。
3.感受诗歌之美,体会作者情感。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说说首联描绘的画面,不要生硬地直接翻译。)
(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先明确颔联和颈联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景色,分析出写作手法,然后再结合诗句说说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怎样的特点。)
(3)联系诗人的生平,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将本诗描写的景色的特点与诗人的生平结合起来,分析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
一、自主学习
了解作者信息。
崔颢(?—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其《黄鹤楼》诗,相传为李白所倾服。有《崔颢诗集》。
二、合作探究
1.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1)听《黄鹤楼》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格律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味。
2.梳理诗歌内容。
标出《黄鹤楼》这首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概括出每一联的主要内容。
3.感受诗歌之美,体会作者情感。
(1)诗歌首联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先明确首联写了什么内容,分析出写作手法,然后再分析这样写的效果。)
(2)如何理解诗歌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两句?(可以结合首联,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再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3)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诗歌的语言特色,简要分析。(先描绘出颈联描绘的画面,然后找出颈联中最突出的语言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4)尾联以“愁”字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出是谁“愁”?诗人为什么“愁”?)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愚公移山(第2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8课 列夫·托尔斯泰(第1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 第6课 藤野先生(第3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 第6课 藤野先生(第2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诗词五首(第1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23课 《孟子》三章(第1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愚公移山(第1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9课 论教养.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22课 智取生辰纲(第1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12课 醉翁亭记(第1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 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1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二篇(第2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7课 敬业与乐业(第2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10课 三峡(第1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18课 中国石拱桥(第1课时).docx
-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16课 散文二篇(第2课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