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究竟是谁的错?
——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氓》、《离骚》、《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探究
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前三课——《氓》、《离骚》、
《孔雀东南飞》,分别是《诗经》、《楚辞》、汉乐府的选篇,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在当前大单元教学的背景下,本人尝试将这三首诗歌进行整合教学,思考并探究三首诗歌的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从文本出发,欣赏人物之美,进而思考悲剧之因,探究悲剧之源;从人物欣赏到人情感悟,再到人性探微,进行逐步思考,逐层剖
析。
关键词:人物之美,人情之常,人性之谜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道出了悲剧的真谛,也是我们解读本单元的这三篇悲剧作品的一把钥匙。今天,我们就抓住“美好”和“毁灭”这两个关键词,来发现这三篇悲剧作品美在何处,挖掘一下美好的事物被毁灭的根源之所在。
一、走近悲剧主人公——欣赏人物之美
首先,让我们走进文本,欣赏一下:卫女、屈原、刘兰芝分别具有哪些美好的特点和品质?
赏析卫女之美
“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鲍鹏ft)
诚如鲍鹏ft先生所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卫女都表现得那么真诚而纯粹,没有丝毫的矫饰与做作,堪称完美。
在“恋爱”阶段,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淳朴痴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清人方玉润评:“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
婚后,她“夙兴夜寐”“靡室劳矣”,担负了一个家庭主妇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感情破裂之后,她喊出了“亦已焉哉”的决绝之声,清醒理智、坚强刚烈。可见,她敢爱敢恨,可爱可敬又可贵,其经历令人同情,其精神让人佩服。
赏析屈原之美
在诗歌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佩饰,以荷叶为上衣,缝缀荷花做下衣,散发着扑鼻的芳香的高洁之士。
正如东汉王逸所言:“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奸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巧妙地体现了自己的“美政”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内心苦闷、忧国忧民的情怀;读到他为了追求美德,至死不改的坚贞不屈;更感动于他的特立独行,修身洁
行……
赏析兰芝之美
诗歌一开篇,便运用赋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聪慧能干、多才多艺的淑女形象:“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不仅如此,刘兰芝还具有清醒的头脑、自尊自爱的品质:“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最闪光的是她对爱情忠贞不渝、敢于反抗的精神:“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总之,刘兰芝不仅外表美丽——清新明丽、淡雅端庄,而且品质美好——勤劳能干、知书达理、善良忠贞、不慕荣利,更可贵的是她还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不卑不亢、坚强果敢、有反抗精神。
二、思考悲剧之因——感悟人情之常
掩卷深思,深深痛心于如此美好的东西被毁灭,不禁思考:是什么毁灭了卫女、刘兰芝的美好爱情?是谁摧毁了屈原的政治理想?
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脱离其他人而存在。那么,和卫女、屈原、刘兰芝关联的人物,各自有什么特点?
与卫女相关的人物
和卫女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氓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婚前,他心情急切、感情热烈;婚后则用情不专、“二三其德”、暴虐忘本。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善变负德,没有责任心的渣男形象。
如果说氓是卫女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那么卫女的亲人表现又如何呢?一
句“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让人心生寒凉,兄弟尚且如此讥笑,何况他人?卫女柔弱的肩膀怎能承受如此炎凉世态?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她因不堪丈夫的打骂而被迫离婚,回到娘家却备受亲人冷眼排挤;《祝福》中的祥林嫂死于人们的祝福声中,更是死于冷漠的人情;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还有《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伤逝》中的子君……难怪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的最后发出沉痛的呐喊:救救孩子……
这些悲剧在生活中可谓司空见惯,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于是称其为人情之常。但是,敏感而深刻的作家却能从这些人情之常中发现不正常之处,迅速捕捉并写下这些感受,来唤醒我们麻木愚钝的灵魂,这是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
与屈原相关的人物
屈原忠诚爱国,才华横溢,早年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但是由于奸臣的嫉妒陷害,导致被流放的结局。这在屈原的心中始终是一个结,因此诗人沉痛倾诉:“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从君王到群臣到社会,诗人都进行了尖锐地批判。
君王昏庸,奸臣当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些正是屈原痛心疾首之所在,诗人清楚地知道,楚国的不幸命运,以及自己的不幸遭遇正是楚廷群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