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第24 卷) 200 8年第12期Jour nal of Yu x i Normal Uni ver si t y V01 .24 No .12 Dec .2008
专艺术研究争
论 彝 族 “海 菜 腔 ” 体 裁 的 双 重 性 特 征
张志宇
( 玉溪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云南玉溪65 100)
[ 关键词] 彝族;海菜腔;山歌;小调;体裁特征
[摘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石屏、建水地区的彝族尼苏人村落的 “海菜腔”,
其成因、流传特点、表现性功用及音乐形式均与 山歌 的体裁属性相吻合 ,而其演唱场合、表现 内容
则与小调的体裁属性相一致 。由此可见, “海菜腔 ”与其它种类 民歌的单一体裁属性不同,具有
“山歌”与 “小调”体裁特征的双重属性。
[ 作者简介] 张志宇,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民族民间间音乐研究。
[ 中图分类号】J 6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9506( 200 8) 12- 0052- 04
彝族 “海菜腔 ”俗称石屏腔,又称 “大攀桨”、 “大扳桨 ”,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石
屏、建水地区的彝族尼苏人村落 。一首完整 的 “海菜腔”曲调通常 由拘腔、正 曲及 白话等三大部分组成 ,其
问插有空腔、舍腔、桠腔和花点儿等调子,结构复杂,篇幅较大,是一种由多乐段组合,集独唱、对 唱、伴唱等
演唱形式于一体的大型彝族 民间原生态声乐套曲。
对于 “海菜腔 ”,从其成因、流传特点、表现性功用及音乐形式的特征看 ,它与山歌 的体裁属性是相吻
合的;而从演唱场合、表现 内容看 ,其与小调的体裁属性又相一致。下面 ,笔者对 “海菜腔”的 “山歌 ”体裁
特征与 “小调 ”体裁特征这一双重属性进行分析 。
一、 “海菜腔 的山歌体裁属性
产生在 山野劳动生活中,声音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 自由的抒发感情特点的民间歌 曲,
统称为 山歌 。从 “海菜腔 ”的成因、流传特点、表现性功用及音乐形式的特征看 ,其与山歌 的体裁属性是相
吻合的。
首先 ,从成因看 , “海菜腔”与 山歌是一致 的。 “海菜腔”产生于彝族尼苏人进湖捕鱼 的劳动生活之中,
并且是因异龙湖中盛产一种当地称为 “海菜”的水藻而得名的,又由于彝族尼苏人在划一种当地称呼为
“大扳桨”船时常常 唱此歌腔,所 以人们也俗称其为 “大扳桨 ”。
尼苏人有 日出而作的劳动习惯 。清晨,人们往往相约而行,奔走于蜿蜒的山间小道,而为了邀约同伴
和交流情感 ,便产生 了 “海菜腔 ”。而在打渔时,若异龙湖 的湖面风高浪涌,影响了声音 的正常传递,那么
人们的相互联系就只能靠高亢的声音来完成 ,久而久之,便产生 了高昂嘹亮、抑扬顿挫的 “海菜腔”中的拘
张志字:论彝族 “海菜腔 ”体裁的双重性特 征
腔( 见谱 例1) 。拘腔是 “海 菜腔 ”的主题 乐段 ,是尼苏人在 劳动过程 中抒表感情或其它特定功用要求( 包
括野外交际、联系等) 而产生的抒情咏叹性或实用性的歌腔 ,并在经过 了长期的传唱、磨练与加工之后,逐
渐形成 的山歌调子。
山歌风 格,自由舒展 建水县彝族( 尼苏)
谱例1海菜腔( 拘腔。由汪致敏收集整理)
为适应在空旷山野对歌的需要 , “海菜腔”的拘腔第一乐句,以高音 “mi ”( 小字2组#a) 起句,并用呼唤
式的衬词开始,旋律 以上行二度级进和下行二度级进的交替进行为主,形成微小波浪似的旋律线条,细腻
幽美 。其整个腔调保持在次高音区游弋,气息舒展 自如;句末收势乐节级进下行到中低音区,歌唱强度有
所降低,有调整休息的功用,为下一乐句的完美歌唱做好充分准备。第二乐句,较第一乐句在音程上拔高
三度,以高音 “sol ”( 小字 组c) 开头,上行级进到 “l a ”( 小字 组#d) ,在此音上保持相对长的时值,具有
山歌拖腔的特性 ,激越高亢 。第三乐句是陈述性部分,旋律平稳谦恭,有相邀之意 。第 四乐句从高音 “mi ”
( 小字2组撑a ) 下行到中音 “mi ”( 小字1组#a) ,旋律流畅,愉悦感颇强,给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