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渭诗文和鲁迅的《野草》
——现当代文学对古代文学
的继承与创新一例
陈书录。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是一个相当宏通的课题,可以从许
多不同的角度切入。本文选择古今文学演变中的一个个案,即
1936)的散文诗《野草》作比较,看其在意象的建构、心灵苦闷的
象征及越中区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的异同,在研究视角的互动
(从徐渭研究的角度看鲁迅,从鲁迅研究的角度看徐渭)中,看十
六世纪中后期的文学先驱(启蒙)者徐渭与二十世纪前期的文化
先驱(启蒙)者鲁迅的历史地位与美学价值,颇有所感,颇有
所悟。
将徐渭的诗文与鲁迅的散文诗《野草》对读,他们所塑造的
某些相似的象征性意象,引发了我深深的思索,例一是: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渭诗文和鲁迅的《野草》 513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
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
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
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在无边的旷野
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雨的精魂……是
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雪》,《鲁迅
全集》第2册《野草》,第180、181页)
趁雪探梅入杳茫,深山端合有龙藏。莫教一夜深千尺,
却与蛇虫共穴僵。是年杨继盛死。(《雨雪十首》其七,《徐文长
逸稿》卷8)
“龙藏”,指佛经。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赠太原君夫人京兆王氏
墓志铭》(《王右丞集》卷26)中云:“夫人一人空门,便蒙法印,朱
帘绀憾,无复余乘,龙藏宝经,悉通至义。”此诗写探梅寻春,契合
佛经禅理,可与徐渭的《题画梅二首》其二(《徐文长三集》卷11)
参照:“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
风吹着便是春。”探梅寻春,寓禅无迹,天趣盎然。然而,《雨雪十
首》其七中虽然也写探梅寻春,但已从神趣和禅理的层面提升到
生命哲学的层面,关注“身外的青春”的探寻与“身中的能量”的
保存,表达了为生命的存在而奋力拼博的强烈愿望;而一句“是
年杨继盛死”的小注,则渗透着对壮美生命消失的悲哀。杨继盛
(1516—1555)是明中叶反对权奸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他曾上疏
劾严嵩十大罪状,触犯昏庸的明世宗,下狱三年,终于嘉靖三十
四年被杀。显然,徐渭在雨雪中所探之梅、所寻之春,既是那反
对权奸而勇于献身的烈士之魂的象征,又是永葆人的生命的本
514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二编
色——天趣的象征。鲁迅《野草》中的散文诗都写于1924—
1926年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京。《雪》载于1925年1月26日《语
丝》周刊第11期,副题为《野草之八》。先是在1924年12月30
日,北京下雪,鲁迅在31日的日记中写道:“大风吹雪盈空际。”
显然,《雪》中所描绘的那“凛冽的天宇”,既是纪实,又象征着
北洋军阀统治下严酷的政治社会。而在江南雪地中探梅寻
春,“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黑暗丑恶相对
照”(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第74页)。至于那北国“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闪闪地旋
转升腾着的雨的精魂”,则是立意抗争、勇于战斗精神的象征。
更重要的,是鲁迅的《雪》中有生命存在的深层的哲学思考:
“即使身外的青春真正的已不再存在,那么,在他‘死掉的精
魂’之身上,也就是进行‘朔方雪花’所象征的孤独反抗的生命
存在中,仍然有永不绝灭的希望在的!”(孙玉石《现实的与哲
学的[连载五]——鲁迅(野草重释·关于(雪》,《鲁迅研究
月刊》1996年第5期)我们将徐渭的《雨雪十首》其七与鲁迅的
《雪》作比较,可见在意象的建构和象征意义及生命哲学的探
究等方面,二者有某些相似之处。
例二是:
灯下看《雁门集》,忽然翻出一片压干的枫叶来……一
片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
明眸似的向人凝视。我自念:这是病叶呵!便将他摘了下
来,夹在刚才买到的《雁门集》里。大概是愿使这将坠的被
蚀而斑斓的颜色,暂得保存,不即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