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来自于”略说
摘 要:针对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中“来自于”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来自于”用法无误,并从“来自”词汇化的程度方面分析和解释了“于”字出现羡余的原因。
关键词:来自于 来自 词汇化
一、引言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第38页中列举了介词“于”在使用中最容易出现的差错,其中一条认为“来自于”的说法是错误的,并举了一个例子:
“麦吉尔大学素有象牙塔之称,在全国大学评比中曾连续两年名列第一,吸引了来自于10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来自于100多个国家”应该改为“来自100多个国家”,“自”和“于”两个介词不应该连用,“于”字多余。
笔者对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语料库(网址:http://)进行检索,发现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共有含“来自于”的语料1008条。章楠、朱璐璐(2007)对天宇数据库资源中的“来自于”“来自”进行检索,并分析得出:“来自于”这一组合在人们的语言中大量存在,并且其使用频率在不断上升,人们已经接受了“来自于”这一说法;其次,“来自于”多用于政治、经济类的报纸。
由此,我们认为:“来自于”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不应因像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中那样,单纯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出发来断定其说法不符合语法规范,而被看作是误用。本文试图分析“来自于”存在的理据及其发展趋势。
二、“来自于”产生的几点思考
通过检索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古代汉语语料库,我们发现“来自于”在古代汉语中的用例极少。
(1)一乘良玉叮咛,来自于双林。六祖传衣血脉,广流于百代。(南唐·《祖堂集》第十二回)
(2)仙驭告期于中禁,日卒仪来自于太霄。法从俨其音容。谆诲受于清密。(北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七)
对古代汉语中“来自”的用例进行考察,例如:
(3)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卷十七)
(4)末年,忽有一比丘,失其名,来自远方,投温为檀越。(《搜神后记》卷二)
(5)弗矜弗克,人自称德。有缁有白,来自南北。弗顺弗逆,弗抗弗抑。(《禅林僧宝传》卷二十七)
(6)隋高祖初生,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俗间处之,将高祖舍於别馆躬自抚养。(《册府元龟》卷二十一)
(7)况且这个早魃与寻常不同,本来来自天上,号称天女。(《上古秘史》第一二一回)
(8)价换轻重,与银相等。来自西域市舶,今粤中亦造之,足以馈。(《南越笔记》卷五)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来自”产生的时间较早,且一直沿用到今天,使用范围比较广。吕叔湘(1999)指出:“自”作为介词,用于书面,表示处所的起点,跟处所词语、方位词语组合,一般用在动词前。用在动词后,限于“寄、来、选、出、抄、录、摘、译、引、转引”等少数动词。王鸿斌(2007)认为:“‘自’作为介词,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起点或源点,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卜辞中,由于介词‘自’所表现出的灵活性,加快了其位置变化的速度。据调查,表示时间起点的‘自’基本不出现在动词后只出现在动词前的局面在此时已经形成,在其后的发展中较为稳定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表示处所起点的‘自’在《尚书》中出现在动词前后的数量大致相等。”为什么在以后的语言发展中介词“自”在动词前后位置上出现不平衡现象?笔者猜测,这或许与《诗经》《尚书》时代,表处所、时间的介词“自”由甲骨卜辞中作补语前移作状语,介宾结构作状语前移的发展趋势有关。
下面是几条“自”用于动词之后的例子。
(9)入自北门,乃遇汝鸠、汝方。作《汝鸠》《汝方》。(《尚书·夏书·胤征第四》)
(10)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尚书·商书·汤誓》)
(11)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尚书·商书·汤诰》)
(12)孔子曰:“共殡服,则子麻弁绖,疏衰,菲,杖,入自阙,升自西阶。如小敛,则子免而从柩,入自门,升自阼阶。君大夫士一节也。”(《礼记·曾子问》)
《说文》:“自,鼻也。象鼻形。”“自”本义为鼻子,“鼻子”指向自我。所以“自”作动词时,表示离开本体“自我”越来越远;“自”演变成介词后, “自”的运动动态特征弱化,只表示一种运动的开始,运动方向向外。“来”指逐渐靠近说话本体的运动,说话本体在句子中是“施事”。汉语是以“施事”的视角为着眼点的,因此对“施事”而言,“来”运动方向向内。那么,在一个词的内部,两个构词语素的语义方向相反,他们合成一个词后,作为一个整体的方向会不会不明确?毋庸置疑,“来自”的方向性很明确。加上“于”之后,其方向性并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这就出现了语言中的“羡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doc VIP
- 总账会计面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测绘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处置办法.docx VIP
- 最新版精选食品安全管理员完整题库298题(含答案) .pdf
- 造纸用压滤脱水靴套加工设备.pdf VIP
- 【腾讯广告营销洞察】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pdf VIP
-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爱科学 学科学》(复习课件).pptx VIP
- 一例基于5A护理模式下的AECOPD患者肺康复改善护理个案(1) PPT课件.pptx VIP
- 湘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田间的精灵》同步课件.pptx VIP
- 广州市居住小区配套设施建设暂行规定.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