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教育之利
——象牙塔坍塌中的忐忑与思考
周杰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我国传统道德观念中脱离不了一个字一一“利”.中国的教育历来和“利”
联系在一起,并在“利”的驱使下出现几个明显的利益集团:国家、教育(教育
机构、教师、学生等)、民众.上至国家,下至黎民,“利”在某种程度上理所当
然.传统教育的“利”是在国家大“义”下进行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利”诠释
着一种希望,希望又诠释着某种精神的寄托,是人得以继续存在着的心灵归宿。
教育实际上是为给人构筑心灵的归宿,如果教育最终令人无家可归,让人失去希
望,那么作为教育的实际掌控者一一国家,不仅需要重构“利”的象牙塔,还需
承担起构建一个民族伦理道德教育信心的责任.
一、“利器?“凶器?
我国封建社会,有这样一个读书人,他将自己20到54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
中举后,又在“疯”中迎接人生最得意的时刻。后人对他的评价是: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虚伪奸诈、
…
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的殉道者。
他叫范进,是文木老人笔下一个特色鲜明的人物:一袭长衫在街上拿鸡换米,没钱打点报录之人,
喜极而疯惹众人哂笑…中举后,邻人巴结,达人讨好,鸡鸭鱼肉,’良田美眷不取自来,物质财富与精
神荣耀瞬间充盈天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立马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4载寒窗苦读也不枉了此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并没亏待他,至少在范进的心中,他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的都得到了应有报偿。
观‘范进中举》的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中不难发现,上至国家,下至黎民,皆为教育之“利”所
驱使——胡屠夫与邻人贪眼前绳营小利,范进图今生后世富贵之利,教育思选拔人才之利,国家谋长
治久安之利。昔者孟子见梁惠王,王开口便谈利。唐太宗见应试举子从考场中鱼贯而出,喜上眉梢:“天
下英雄,入我彀中矣!”——国家兴科举,一网打尽天下英雄。 ·
或许有此获取天下英雄的途径,教育逐渐由私学旁落国家之手,是所谓“政教合一”。教育背后开
始支起一座丰腴的经济象牙塔:黄金白银,锦衣玉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为天下读
书人簇拥乐道。“头悬梁,锥刺股”在所不惜。除了对知识本身的向往,盘旋于读书人心头的,是触手
可及而又遥不可及的利益。国家亦乐得做个好人,尽心经营塔中的物事,惹得读书人更为心动,“三十
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稀疏平常。
教育为何有如此颠倒众生之力?“利”之使然也!如同一把双刃剑,令人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又令人无可奈何,痛不欲生。凶耶,吉耶?
二、利、义关系
其实,中国传统的“利”一直都是相对于“义”而言的。一般认为“利”即物质利益,“义”即伦
理规范,意指道德精神层面上的物事.弄清“利”的真切涵义是准确认识中国传统伦理的关键之一.
我国古代,教育之“利”通常是在。义”字大旗的影占下,通过国家以政治手段灌输,加上旁人
撺掇,读书人心中树立起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塔,象牙塔不倒,人的存在就变得意义非凡。这或许是范
进甘付几十年流金年华于寒窗的原因吧。
考据学和语义解释学表明,“利”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就有,是会意字:以刀割禾,意为收获。
‘说文》中释到:利,利镭也。“刃禾”又有锋利、锐利的意思,至今还有利器、利刃等用例。收获为
利,引伸出获利、利益等。而“义”在中国古代属于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礼记》有云:义者,
宜也:《周礼》亦言:今时所谓义为宜。义即是宜,乃恰如其分,上下相安之意也。义便足适宜的意思,
后来则代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孔子将其作为君
子固有品德。凡事先言“义”而后说“利”,甚至厚此薄彼,鄙视“利”。《论语·里仁》言:君子喻予
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把“利”同小人对等。而最大的“义
“是属于国家的: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哪四维?即礼、义、廉、舻。“义”甚至大于生死,孟子道: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世护。在面对个人的富贵之利时,或
者义利发生冲突时,孔子秉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取舍之法。由此可见,古人明确赞同:
不能为了一些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对建立医科留学生“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探索.pdf
- 对建筑历史观教育的思索.pdf
- 对谁的均衡%3f对什么的均衡%3f怎样均衡%3f如何评价%3f——兼论《教育规划纲要》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部分.pdf
- 对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几点思考.pdf
- 对中世纪西欧犹太妇女和基督教妇女教育地位的考察和比较.pdf
- 多元公平的终身教育体系规划--以杭州下沙新城教育设施规划为例.pdf
- 多元共生%3a从西部城市与景观的实践反思中国景观教育.pdf
- 儿童精神的人文品性及其教育诉求--文化二维论视野下的儿童精神及教育.pdf
- 二战以来美国对非洲教育援助述评.pdf
- 发挥教育城域网作用促进新余教育又好又快发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