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节日仪式与民间文学的互文性研究
摘要:以傈僳族刀杆节仪式及其解释系统为研究个案,对节日仪式与民间文学的互文性进行阐释。传说圈、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传说对节日仪式的构建都依附于历史与文化的变迁,民间文学在为节日仪式寻求“合理性”的过程中,曲折地反映出传说圈内部各种关系的互动。
关键词:仪式;传说;互文性
中图分类号:I1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8-0099-05
节日仪式与民间文学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构建出一种“参互成文”的关系,两者彼此渗透,相互补充,成为本土民众信仰传承的基石。正是因为有了民间文学的解释,节日仪式才具有了“真实可靠”的缘由,才获取了仪式进行并代系相传的“合法性”;节日仪式对民间文学的演绎化,使民间文学更加具有生命力。鉴于此,生活于这种文化圈的民众增强了对节日的认同感以及民族凝聚力。历史上,“仪式神话-仪典学派”(Myth and Ritual School)对文本(神话)与仪式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对后世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过分静止地看待两者关系难以与历史变迁带来的影响匹配,因此,关注解释体系与仪式本身发生错位的问题,解释体系被后世意识取代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以傈僳族刀杆节仪式与对应的传说作为研究个案,来探讨在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区域,民众如何将最初的仪式源起忘却,而按照特定历史时期的需要附会上“虚拟而真实”的传说,为仪式的完成做出强有力的说明,以满足民众最根本的心理诉求。
一、刀杆节的传说圈
傈僳族源于古代氐羌系统乌蛮集团,在其先民从甘青高原经藏彝走廊南下、西迁、再西迁与南下的漫长迁徙历史中,不断与同源族群发生分化与交融,最终形成广泛分布于以云南西北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带为核心,东及川西,西达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广阔范围内的独立民族共同体。由于长期的迁徙,造成了傈僳族“大,小”的格局,不同区域的傈僳族文化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关于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仪式的起源,因史料缺乏,难知其详。这种仪式的源起存有明显的山地自然崇拜,以及与山地刀耕火种经济方式息息相关的对铁制生产生活用具的崇拜。这种以刀为山,以火为海的原始祭祀仪式,是民族生存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与生产方式功利性需求的真实映射。但在历史的变迁中,不同区域的傈僳族对于该节日的解读形成了差异。
(一)泸水地区刀杆节传说
怒江是云南省傈僳族自治州,97年怒江泸水县恢复刀杆节,但在调查过程中,关于刀杆节具体的传说并没有在民间流传,只有零星的以原始宗教信仰为主旨的传说片段――“祭龙上刀山传说”。
为什么说澡塘水是龙的血,是因为鲁掌上面有龙潭,是马鹿喝水的潭子,冬天水会蒸发。说是龙潭里有龙,是一条干龙,龙把天都顶破了。每当龙一闹,对面的三山――尖山、团山(登埂一只羊背后)、抱儿山(在上江乡。抱儿山又叫挂娘山,老一辈出去做官做生意发大财都要回家,鲁掌人都要落叶归根,是因为有挂娘山)会叫,尖山就会长起来。龙一闹,龙潭就发水,彝族话是“凡不玛”,是水滚的意思,人们就用几个大铜锅盖去盖。据说有三条龙在闹,怕闹成大海一样。有一个百姓砍柴时听见龙在讲话:他们为何不用大锅盖呢?用土来盖是罩盖不住的。第二天,人们就用三个大铜锅将龙潭罩起来,龙就不闹了。但尖山上三弟兄又闹起来了,是三条干龙,会顶天。龙角顶到天,人们就把角挖掉,但挖了又长出来。人们只好离开此地,有一个人忘了草鞋,回去拿,又听见龙在说:他们为什么不用三根铜柱。人们就用三根铜柱来压龙。铜柱一栽下去,干龙的血就出来了。澡塘出的泉水就是龙血,爬刀杆祭祀的也是龙。2011年2月16日,调查组对阿塔登尼扒掌师邬兴家的访谈。
在泸水县现代文献记载中完整地记载了刀杆节传说。这段传说的本质在于凸显彝族、傈僳族之间的文化同存。鉴于目前本地傈僳族民众包括民族精英对此段传说的集体失语,不排除此传说有人为加工之嫌,但可以肯定的是,山地民族都对火怀着恐惧与崇拜,对铁具的依赖与操纵的复杂情感。
“彝族傈僳族刀杆节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彝族、傈僳族等各民族是同一宗族的部落,后来由于灾荒和战乱,并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分离出各个民族,彝族和傈僳族两兄弟的部落在连年的饥荒和战乱中,为了寻找一个安定良好的生存条件,一次又一次地迁徙。他们沿着“太阳落山”的方向,向西迁徙,最后来到了澜沧江和怒江流域。他们与经过地的当地民族成亲婚配,留下了彝族和傈僳族的血脉。以真诚、纯朴的性格与当地村民和睦相处。
有一年,一伙外国侵略者,依仗手中精良的武器,疯狂的侵占我国领土。为了拯救民族,捍卫祖国神圣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也为了保卫家乡,彝族和傈僳族等各族人民,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联合组成了一支抗击敌寇的队伍。敌人再次派来了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PLC的地铁自动售票机电气控制部分的设计.doc VIP
- 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 词汇句型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人教PEP版2025英语四年级上册.pdf
- 2025年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成人英语三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青春期女生生理知识.pptx VIP
- 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 补全对话与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人教PEP版2025英语四年级上册.docx
- 碎纸屑压块机设计.docx VIP
- 一台触摸屏控制多台plc.pdf VIP
- 中医医案——颈椎病(三).docx VIP
- 《空乘旅游英语视听说》课件——In-flight Meals 飞机餐.pdf VIP
- 婴幼儿反复喘息诊治、管理、预防临床实践循证指南(2025).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