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微纳尺度分离和分析技术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
基于流动注射梯度技术的微流控液滴分析系统
蔡龙飞 方群*
浙江大学 化学系 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杭州 310058
不同浓度液滴的形成在高通量筛选及酶动力学等研究领域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微液滴技
术在高通量筛选、单细胞分析以及酶动力学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文献报道的大
多数微流控液滴系统只能形成单一浓度的液滴。能产生不同浓度梯度液滴的方法发展缓慢,
报道较少。Ismagilov研究组[1]通过控制空白缓冲液和试剂相对流速的方法来达到产生不同浓
[2] [3]
度的液滴的目的。Chiu研究组 和Huck研究组 则先应用先分裂-后合并的方法形成连续流动
的浓度梯度,再采用流动聚焦或 T形接口系统形成不同浓度的液滴。上述报道的方法只能
产生浓度范围约一个数量级的液滴,尚难以用于常规的药物筛选(通常筛选药物浓度的范围
需达 5 个数量级) 。此外,上述方法皆需连续泵入不同浓度的溶液,样品和试剂消耗量较大,
不适于应用到样品/试剂昂贵或稀少的体系。
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动注射梯度技术的形成不同浓度液滴阵列的方法。首先利用芯片
流动注射分析系统中载流对试样区带的分散作用,在微通道内形成轴向的试样浓度梯度,再
利用流动聚焦通道分散的试样带间隔成液滴(如图 1)。采用上述系统,仅需一次注射 15 nL
样品,即可产生浓度范围达 3-4 个数量级的液滴,图 2 为单次注射 15 nL 荧光素钠溶液的荧
光信号记录图。上述特点使得系统非常适合进行高通量筛选等方面的应用。我们初步将该系
统应用于基于 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 β-gal )的酶抑制分析,考察了其在高通量药物
筛选中的应用潜力。
图 1. 基于流动注射梯度技术的微流控液滴分析系统
8
y 7
t
i
s
n 6
e
t 5
n
i
e 4
c
n
e 3
c
s
e 2
r
o
u 1
l
F
0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Time/s
图 2. 注射一次荧光素钠溶液所得到的梯度信号图.
1
2010年微纳尺度分离和分析技术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
参考文献
[1] H. Song, R. F. Ismagilov, Millisecond kinetics on a microfluidic chip using nanoliters of
reagents, J. Am. Chem. Soc ., 2003, 125, 14613.
[2] R. M. Lorenz, G. S. Fiorini, G. D. M. Jeffries, D. S. W. Lim, M. He, D. T. Chiu,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of multiple aqueous droplets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Anal. Chim. Acta, 2008, 630,
124.
[3] N. Damean, L. F. Olguin, F. Hollfelder, C. Abel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