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陶渊明《闲情赋》之赋史地位.pdf
中国古咫文学砑蔸
论陶渊明《闲情赋》之赋史地位
0查紫阳
摘要:陶渊明《闲情赋》继承爱情赋创作传统,但又在形象塑造、艺术表现力上有自己的追求,从而与曾植《洛
神赋》一起对后世辞赋与后代文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 《闲情赋》 爱情赋形象塑造艺术表现
作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曾撰辞赋三篇, 《闲情 波微步,罗袜生尘”,美则美矣,终还稍显朦胧。而闲情赋
赋》是其最具特色也最惹人争议的赋作。自梁代萧统以来, 系统里的残章零句,描摹现实社会中美人时,又有一共同特
不少大家对此多有评述,大体而言,关于《闲情赋》主题, 质:如张衡《定情赋》谓其“冠朋匹而无双”,应埸《正情
有“爱情说”与“寄托说”两种看法。从鲁迅开始,多倾向 赋》说她“曜来今而无列”,多从美艳姿色上作文章。不像
于“爱情说”。然而,在热烈讨论之背后,对此作真正价值 陶渊明物我相融,将美人之咏纳入屈原辞赋那种话语系统,
还认识得却不够充分,笔者拟从赋史地位视角对《闲情赋》 赞她“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芳”,并且雅善鼓瑟吹
进行分析。 笛,特为表出美人高贵雅洁的品性,而男主人公则同样为人
清高,“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荫”。如此一来,就显
萧统在《文选》卷十九中专列“情”赋(即爱情赋)一 得情意相投,然后表达自己对女子的热诚和倾倒的心理,就
类,收录了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 很自然,也更接近于近代意义卜的爱情观念,不再仅将对方
赋》、曹植的《洛神赋》,共计四篇。纵观赋史,爱情赋一 视为男子的附属物了。这样,他们爱情的无法圆满也让读者
体,始于战国时期的宋玉,宋玉三赋历来被论者视作爱情赋 真正心生遗憾,从而便使《闲情赋》成为广受欢迎的经典之
的滥觞,其揭示的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道德准则。而 作。陶氏从两方面描写美人品貌,开头一段正面描写:“表
《洛神赋》同样如此,“余”虽被洛神美貌所吸引,“心振 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接下来,从作者眼里或愿望
荡而不怡”,“解玉佩以邀之”,主动向美艳绝伦的洛神示 中,侧面描写她的美妙姿容,化为衣领、裙带、发泽、眉
爱,但最终还是“申礼防以自持”。可见《神女赋》、《登 黛、莞席、丝履、影子、烛光、竹扇、鸣琴等十种能与美人
徒子好色赋》、 《洛神赋》等尽管极尽敷陈,把女性写成了 接近之物,来表达自己求爱的强烈愿望和急切心情,从而衬
绝世佳丽,但在作家观念中,女性不过是男性附属物,所以 托出美人的“令姿”。可以说,此美女形象具有完善的可感
他们要“止乎礼义”。 性,因此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陶氏序中自谓学习的是张衡、蔡邕之赋,二赋均为《艺 其次,众所周知, 《闲情赋》的成就主要还在于其出色
文类聚》卷十八所收,专写人人恋,被袁行霈先生在《陶渊 的艺术表现,尤其是那著名的“十愿十悲”之写。当然,这
明研究》中作为闲情赋系列与以《洛神赋》为首写人神恋的 种抒情方式在赋中并非陶氏独创,可惜此类赋除《闲情赋》
爱情赋区分了开来…。由于闲情一类赋除陶作外均残失,因 外已无全璧,因此说《闲情赋》确立了爱情赋在赋史上的地
此陶作就以代表闲情赋的身份与面目出现。而爱情、闲情两 位当不为过。陶氏在序中已明言己作是“继作”,与张、蔡
种赋均写爱情,所以本文就将此两类合并,称爱情赋,应该 之作一脉相承。南宋人姚宽较早提到借鉴问题,曾在其笔记
也是可以的。 作品《西溪丛语》中谓“十愿”本于张衡《同声歌》中的
“思为苑翦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我们从继承与革新两个点上对此赋价值略作展开: 实则张、蔡等赋中已有此句式。张衡《定情赋》有句云:
首先,从形象塑造看,陶氏《闲情赋》最为逼真。宋玉 “思在面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