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患儿发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docVIP

病毒性脑炎患儿发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毒性脑炎患儿发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9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临床特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各危险因素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之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分析。结果:90例中有4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出现心律失常65例次,发生率46.7%(42/90),包括各类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度或Ⅱ度AVB)等。单因素分析显示:频繁抽搐(抽搐反复发作时间超过3 d)、意识障碍、低年龄、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低血钾与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相关联(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频繁抽搐、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与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显著独立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频繁抽搐与心律失常发生呈正相关(r=0.250,P=0.027),心肌肌钙蛋白I与心律失常发生呈正相关(r=0.382,P=0.001)。结论:频繁抽搐、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是病毒性脑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造成脑实质病变,并引起一系列相关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疾病,儿科临床比较常见,属于儿科危急重症,治疗处理不当可导致预后不良。有文献报道病毒性脑炎与心肌炎可同时发生,称为脑-心肌炎[1]。病情呈急进性过程,患儿常因严重心律失常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近年相关研究发现病毒性脑炎患儿发生心律失常病例有升高趋势。因此,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尽早干预,同时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对促进病情恢复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病例均为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12岁,1岁以下30例,平均(4.33±1.5)岁。   1.2 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 病毒性脑炎诊断依据杨锡强、易著文主编的《儿科学》(2003年第6版),临床上大多数患儿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部分患儿伴有肌张力改变,偏瘫或肢体瘫痪表现。惊厥多数表现为全身大发作样,发生抽搐持续时间不等,严重病例呈抽搐持续状态,少数表现为局灶性强直-阵痉或阵痉性发作。辅助检查主要依据脑电图、头颅CT或MRI、脑脊液检查、病毒学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主要提示大脑弥漫性水肿,大多数患儿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异常慢波,少数伴棘波、棘慢综合征。脑脊液病毒核酸的PCR检查及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检查病毒阳性患儿共23例,其中腮腺炎病毒7例,肠病毒11例(主要为肠道病毒EV-71型),疱疹病毒5例(单纯疱疹病毒3例、EB病毒1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例)。   1.3 心律失常诊断标准 依据梁翊常主编《实用小儿心电图学》(1996年第2版)。经X线及心脏彩超除外先天性器质性心脏病变,此次病前无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病病史。心脏听诊可发现心音强弱不等、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早搏(二联律或三联律等)、心音低钝或奔马律、心率不齐等。   1.4 观察指标 对90例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热、头痛、呕吐持续时间,抽搐次数及抽搐持续发作时间,意识状态、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凝血机制、脑脊液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分析。   1.5 心律失常处理 急性期主要是正确的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早期重要脏器功能严密监护、功能支持及营养支持,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正确有效给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合理营养供给等,对进食困难患儿给予鼻饲、静脉营养。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持续用药10~14 d,阿昔洛韦主要针对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于继发细菌感染着可使用抗菌药物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每24小时1次,持续用药5~7 d;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白蛋白等防治脑水肿;控制惊厥:可用鲁米那或安定。危重病例需心电监护、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调节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持续气道正压给氧及氧自由基清除剂应用、果糖、大剂量维生素C营养保护心肌和脑细胞治疗等。一般心律失常可得到纠正,如心动过速、早搏等,仅少数病例(4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中包括严重窦性心动过缓(2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利多卡因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等。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