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奔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三弦声一响,脚杆就发痒”。这是对彝族分支——阿细人钟情于大三弦的生动写照。其中独具风情的“阿细跳月”是阿细人的民族民间集体舞蹈,之所以叫“跳月”,就是因为当初是在月光下起舞的。2008年,“阿细跳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的起源地,就在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
镇上的干部职工都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伴随“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小镇”的建设,前往西三镇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除国内游客外,还接待了港澳台、日本、泰国、缅甸、坦桑尼亚佳宾500多人次;镇机关的几十号人马,还多次圆满完成洲际和世界学术考察点的接待工作。今年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曾接待过3个正部级领导。
镇工会联合会发挥自身优势,围绕镇上的中心工作,团结动员职工对外抓好民族文化建设,提升西三影响力,对内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山区看西三
汽车出弥勒市向北,沿昆河二级公路行驶10公里,一片苍松掩映的山间,就是西三镇政府所在地。
听说有客人光临,镇长何劲文从田间赶回来,黢黑的面孔,匆匆的脚步,笑容满面时质朴得像一位老农。现在是11月12日,秋收工作虽近尾声,但仍有一些环节需要督促。
弥勒有一句话:“坝区看弥阳,山区看西三”。弥阳是市区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坝区的典型非弥阳莫属;而西三地处山区,综合实力虽在中游,但却坐拥交通之便,又是“阿细跳月”的故乡,民族文化品牌尤为响亮,当仁不让成为山区的代表。
由此,西三镇的机关干部职工从来没有懈怠的时候。
全镇2万多人的经济支柱是烤烟,每年5月前夕,镇上所有干部职工最大的任务就是烟苗的培育和栽种。何劲文印象最深的,是干部职工组成的“抗旱先锋队”四处找水、拉水。“这几年干旱,四五月份正需要水的时候,天上一滴雨都下不来,有人在山沟里找着一点水,问他有多大,他说有筷子那么大,都会把大家兴奋一阵子。”
当城里人正在享受“五一”小长假的时候,西三镇的60多名职工和许多乡镇干部一样,全是在村民的田间地头度过的。镇工会联合会专干龙丽云说:“我们过五一节不是在风景区,而是在地里,帮老百姓干活。”特别是对那些缺乏劳动力的残疾农户,镇工会组织了工会会员57人按节令突击栽烟。
栽烟只是每年的第一个大考,随后的维护和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镇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蒋秀娟说:“每个职工基本上没周末,八九月份都在村子里,十一黄金周同样是在田间地头、农户家里或者烟站,他们要清楚农户家里还堆着多少,收购的进度如何。”2013年,全镇烤烟收入达到7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
在稳住传统产业的前提下,还需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才能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
在整个西三镇,说起花口村村民陈德忠的“羊汤锅”,人人赞不绝口,顾客络绎不绝,每年都有20多万元的“羊财”。而该村正是以“羊”作为群众致富的切入点,一些人养羊,一些人开店,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使“羊汤锅”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餐饮业,全村每年的餐饮收入达到100多万元。村民发了“羊”财,盖新房,买轿车,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山金村民小组人均耕地只有0.4亩,单纯靠种地显然满足不了发展需求,村干部动员有条件的村民自主创业,当小老板先富起来。前来打工的同村村民积累了资金,另立门户也当起了小老板,形成致富辐射效应。
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了油橄榄种植和大棚养殖项目,目前全镇相继形成了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山金“小老板村”、花口“羊汤锅村”、大龙铺“佛香村”、堂梨树“豆腐村”等特色产业村17个。
代表联系群众
从2009年开始,西山镇把辖区内的各级各类代表划分为10个活动组,再按单位或系统建立46个代表小组,每位代表联系不少于15户农户。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果树嫁接、兽医、烤烟辅导、民族文化的传承等,都有代表各负其责,并且要做出“三个一”承诺:一是为联系的村组和群众提出一条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二是办一件实事;三是帮助一户联系的群众致富。
每月10日,是代表与群众见面日,每月20日,是代表活动日,每月25日,是代表服务群众日,西三镇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代表联系群众5项制度,并加强督查和指导,实行严格的奖惩机制。这些制度的推行,全面覆盖了西三镇所有村民,代表通过定期了解被联系对象的基本情况,主动走访群众,掌握群众的所需所想,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西三镇文化站站长、镇机关工会主席梅志宏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传承工作。西三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具特色,上世纪50年代,“阿细跳月”就已经在美国、俄罗斯、波兰等地演出,引起轰动。作为一名代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