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与中国近现代报刊文学.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申报》与中国近现代报刊文学.pdf

鲁 湘 元 现 代 报 刊 与 现 代 文 学 一 开创报刊文学的先河 “报 (鞭)”,虽然是古字古词,但在先 秦时,多做动词使用,是治罪、判决的意 思,如 “报而罪之” , “列子行泣报壶 子” 。后来,“报”当名词使用并成了物品, 有了邸报 (或邸抄、邸钞)。在印刷术和纸 张普及以后,邸报开始印制,在明崇祯年间 (1628-164),邸报进入市场。清代更有按 固定周期印制的《京报》发行。但邸报和 报》只刊载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章、 政治晴报和官府的告示,不登社会新闻,更 不登文学作品。 19世纪初,特别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 国(除已经租借出去的澳门、香港以外,下 同)出现了大量外国人经办的华文报刊,如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qr国消息》、《六合 丛谈》、《上海新报》、《教会新报》等。这些 报刊,或由传教士创办,或由商人创办,但 都不主动发表文学作品。有的报纸,如《上 海新报》甚至规定,骚人墨客如果要在该报 发表文学作品,必须像刊登广告和启事那 样,付刊登费。这些报刊也发表过一些有关 文学的东西,如《六合丛谈》就先后刊登过 (希腊为西国文学之母》、《希腊诗人略说》、 《罗马诗人略说》、《基改罗传》、《百拉多传》、 《和马传》等文章,但是,它不发表中国作 ‘申报)与中国近现代报刊文学 91 家的作品。 结束中国没有报刊文学历史的,是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 年三月二十三日)创刊于上海的《申报》。在创刊号上,它公布了一个 叫做《申报馆条例》的文件,说,《申报》是一介新闻纸(Ne~paper), 以刊登中国和外国上 (朝廷和政府)下 (民间和社会)的新闻和趣事 为主旨,但它还将刊登另外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之一是文学: 如有骚人韵士,有愿以短什长篇惠教者,如天下各名区竹枝 词及长篇记事之类,概不取值。 申报馆这样说也这样做。在随后的日子里,《申报》免费刊登了大 量的文学作品,有时,文学作品所占的篇幅,竟然占到报馆自编稿件 的四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且地位重要,时不时地将文学作品放到 “国外新闻”栏之前。 这年11月1日,申报馆又创办月刊《瀛寰琐记》⑨,刊登“言论” 和“文学”两个方面的作品。从1873年1月的第3期起,《瀛寰》用大 量篇幅连载用白话翻译的小说《昕夕闲谈》。小说和诗文作品占据了 《瀛寰》篇幅的大多数,因此,不仅文学史家,连历史学家和新闻学家 也多认为《瀛寰》是一个文学期刊。 申报馆的一报一刊——《申报》和《瀛寰琐记》,开创了中国的报 刊文学的先河。 二 确立报刊文学的商品机制 《申报》的创办人是E·美查、c·伍特沃德、P·W·普莱亚和J·麦基 洛,由美查具体负责。这四人,不是传教士,不是官员,不是作家, 而是那个时代到东方淘金的商人。美查和其兄本来做棉花和茶叶生意, 因亏本而改行办报。在《申报》出刊前,他们签订了一个合约,规定 创办所需资金银1600两,由四人平均分担,但责和利却不平分,具体 管理者美查,不论赢还是亏,都占2/3的份额。合约说明,《申报》是 一 个股份制企业。这同那个时代曾经有过的和还在发行的华文报刊有 9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第二期 所不同。当时的华文报刊多由教会创办。个别报纸,如《上海新报》, 虽由商人创办,但其几任主笔都是传教士,报馆时常接受教会的经济 资助,主笔基本上不承担经济责任。当然,也不分享利润。 既然是一个企业,这就意味着,申报馆就像柴米油盐铺一样,也 是一家商店,《申报》和《瀛寰琐记》是这家商店的货架,货架上的东 西,不论新闻、广告还是文学,都是这个货架上的商品。申报馆的一 报一刊开创了中国报刊文学的先河,这条河里流淌的水的分子,虽然 还是氢和氧——文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但在这些氢和氧分子的原子 中,却含有商业、商品和生意经的内核。 这个内核被后来的报刊文学继承了下来。19世纪末,中国人自己 进入报刊文学领域。首先是李伯元。李伯元说,他和他的《游戏报》 完全以美查和《申报》为楷模:“昔吾闻西人美查君之创《申报》也, 其时中国阅报之风未启,美查君艰难辛苦,百折不回。迄今报馆纷开, 人知购阅,皆君之所始也。” 李伯元之后是梁启超。《清议报》、《新民丛报》和《新小说》三刊 的运行机制和《申报》如出一辙。在三刊内部,梁启超实行股权制。 三刊共有经理人员5人,股权却分为6份,梁启超占2份,其他四人各 占1份。在外部,三刊的资金全部集资,集资的手段不是无偿募捐,而 是有偿人股。三刊也是股份制企业。梁启超和李伯元一样,是作家但 也是商人。 梁启超之后是商务印书馆。“商务”从它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一 个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绣像小说》半月刊是该馆大规模进入文学生 意的预演。同美查一样,该馆的经理人员本身不是作家,于是也像美 查那样,雇佣作家为刊物的主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