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年农民工“闪婚”的社会学解析.pdf
第 6 卷 第 3 期
2008 年 9 月 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 ion) Vol. 6 No. 3Sep . 2008
文章编号 :100823499 (2008)0320117203
青 年 农 民 工“ 闪 婚 ”的 社 会 学 解 析 3
齐桂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6)
摘 要 :造成青年农民工“闪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后果也对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 。这里从分析青年农民工“闪婚”的现象入手 ,就其产生的背景和促成因素进行分析 ,并对“闪婚”的社会后果和危害进行剖析 ,进而提出解决青年农民工“闪婚”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青年农民工 ;闪婚 ;促成因素 ;危害 ;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 :C913. 13 文献标识码 :A
一 、引言
“闪婚”,是“闪电式结婚”的简称 ,即在很短的时间内恋爱并结婚 。目前 ,在青年农民工中 ,“闪婚”的现象比较普遍 。2005 年 12 月 6 日 ,《中经BP 社》以“江西农村闪婚调查 :快速结婚离婚全因钱”为题目对社会“闪婚”问题进行了系统报道 ,同时配备了摄影记者李建刚拍摄的有关图片资料 ;同期 ,中国江西网也以“江西农村闪婚 :缘起外出打工 6 天结婚2 月离婚”为题就江西的青年农民工闪婚问题进行了披露 ,而《新京报》更是就江西农村出现的“闪婚”与“婚约保证金”问题结合起来作了了具体描述 :“由于大量男性青年外出打工 ,在回乡的短暂时间内 ,他们与女方以签订协议方式迅速确定恋爱 、婚姻关系 ,并在交纳数万元‘婚约保证金’后一同外出务工 、同居”。而这种情况不仅是江西 ,即使其他地区也陆续有不断发生 。对此 ,《新华每日电讯》就曾作过“爱情金”、“婚姻保证金”、“爱情保证金”等与“婚约保证金”类似的案例在北京 、宁波 、南京等地出现的报道 ,而且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还专就“婚约保证金”问题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巫昌祯 ,这种状况被新华社记者称之为“闪婚”新乡俗 ,且“实用性十足”,并“正在以更务实 的方式 在江西 安义 县演变 为农村 新‘乡俗’”[1] 。不可讳言 ,从众多媒体关于青年农民工“闪婚”的报道中 ,我们不仅可以看出社会“闪婚”问题存在的普遍性 ,而且也透漏出了遭受“闪婚”滋扰的农民的身后更多的是无奈与叹息的伤感 。我们说 ,在社会转型时期 ,大量的青年农村剩余
劳动力正在蜂拥涌向城市 ,有统计数字表明 ,在 1 亿
4 千万流动人口中 ,18 - 35 岁的青年人口的比例超过 70 % ,这也就是说 ,全国流动的青年人数 多达一亿之众[2] 。还有统计数字表明 ,在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中 ,20 - 24 岁年龄组的占 26. 1 % ,25 - 29岁年龄组的 占 20134 % ,两组相加 ,即 30 岁以下的几乎占到这一群体的二分之一[ 3] 。白南生在其研究中指出 ,进城务工农民未婚者竟高达 48 %。以上数字显示 ,大量处于婚龄的农村青年正在不同的城市游走 ,且面临着成家立业的重任。那么 ,他们究竟是怎么恋爱 、结婚的 ? 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 。但事实上 ,长期以来 ,社会各界所关注的多是农民工的工资 、就业 、保障 、子女受教育等问题 ,而对青年农民工的“闪婚”现象并未引起重视 ,同时对“闪婚”过后所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更是很少认识 。而笔者之所以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其主旨就是要唤起人们对“闪婚”问题的社会警醒 。
二、促使青年农民工“闪婚”的因素分析
(一) 类型学理论层面的分析按照心理学家荣格的类型学理论 ,人在观察和接收外界信息时的用脑偏好是不一样的 。一半以上的人 ,偏好用五官来感觉 ,着眼于客观事实 ,关注今天。那么 ,就青年农民工的“闪婚”行为来说 ,大多属于典型的五官感觉性辨识 ,即多是在心中没有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情况下 ,匆促草率作出的决定 。客观上说 ,作为青年农民工 ,由于常年在外打工 ,每年往往只有过年回家的时间可以用来相亲并确定恋爱
3 收稿日期 2 62 ;修订日期 2 2 5作者简介 齐桂玲( 3 ) ,女 ,山东泰安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应用社会学方面的研究 。: 2008 0 11 :2008 07 1: 198 -
关系。可想而知 ,仅凭那么短暂的回家的十几天甚至几天的时间 ,是不可能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各个方面的 。因此 ,支配青年农民工感情思维的往往多是”五官感觉性辨识”———只要长相可以、家境不是太差 ,其它是不会奢求太多的。那么 ,这也就决定了“感情”的双方不可能真正和谐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