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黄牛改良的现状和对策.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届中国牛业发震犬会论文集 2007年增刊 甘肃黄牛改良的现状和对策 赵国琳 (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甘肃省的黄牛冷冻精液配种改良工作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经过试验示范、普及推广,巩固提高三个阶 段,建设了一批种公牛站和冻配站点,开展了犬面积冻配改良工作。对全省牛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 积极作用,并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本文在分析黄牛改良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甘肃省牛改工作面临的 发展不平衡等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对幕. 关键词:甘肃;黄牛;改良;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832.9 文献标识码:B 1黄牛改良的现状与发展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主要以三元杂交技术和细 管冻精为主。三元杂交技术应用始于1998年,为了进 甘肃省的黄牛冷冻精液配种改良工作始于上世纪 一步提高改良效果,引进了皮埃蒙特、南德温、德国 八十年代初,根据国家黄、水牛改良由役用向乳用、 黄牛、加系利木辛、夏洛来开展了多个组合的三元杂 肉用转变,由“自繁、自养、自用”的自给性生产向 交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元杂交牛各项体尺指 商品化生产转变的要求。建设了种公牛站和一批冻配 标比二元牛有所提高。尤其是在反映肉用性状的胸围、 站点,开展了大面积冻配改良工作。经过试验示范、 和臀围方面改善明显,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眼 普及推广、巩固提高三个阶段,已经在全省普遍推开。 肌面积等重要产肉指标明显提高。目前在牛改较发达 对全省牛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 地区三元杂交面达到30%以上。细管冻精的使用始于 用。2006年黄牛冻配改良面达到80个县,1073个乡 1990年,2006年细管冻配面占95%以上。 (镇),1228个冻配点,授配数量达到4l万头,约占 应配母牛的30%,2007年下达任务50万头。占应配2黄牛改良对养牛业的推动作用 母牛的40%以上,黄牛冻配平均受胎率85.5%,达到 2.1推动牛产业地位不断攀升 了较高的水平。 近三十年,全省累计冻配400多万头,产活杂种 品种布局上1998年前一直采用河西以西门塔尔 牛300多万头。黄牛改良对甘肃牛产业发展起了明显 为主,陇东以秦川牛、利木辛为主,中部以西门塔尔、 的推动作用2005年全省牛存栏达413.3万头,比1980 利木辛、秦川牛兼用,奶牛采用黑白花奶牛冻精.1998 年增长85.8%;出栏肉牛122.81万头,增长15倍; 年以后,开始引进德国黄、南德温、皮埃蒙特等品种 牛肉产量12.7万t,增长26倍;牛奶产量31.19万t, 推广三元杂交技术,秦川牛冻精基本不再使用。陇东 增长11倍:养牛业产值17.6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 地区开始以南德温冻精为主导培育“平凉红牛”。 15%,人均养牛收入150元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