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痕文学的代表
伤痕文学的代表 刘心武 刘心武简介 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被视为伤痕文学代表作。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薄?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代表作《钟鼓楼》《班主任》 《班主任》 《钟鼓楼》 本书叙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故事。一个古旧的四合院里,薛大娘一大早起来收拾东西,等待同和居何师傅来操办酒席,因为她的二儿子薛纪跃今天结婚。而薛大爷却和平时一样到什刹海后海边去遛弯儿打拳了。大儿媳孟昭英迟迟未到,薛大娘心里着急,同院的小伙子荀磊帮她在院门两边贴上大红喜字。荀磊的爹是退休工人,现在以修鞋为业。荀磊从小家教严,读书认真,外语成绩好,中学毕业后出人意料地被外事部门招去,送到国外培训。今年夏天回国在重要部门当翻译。这时,年轻人路喜纯正骑着自行车往薛大娘家来。他在崇文门附近一家小饭馆工作。同和居掌勺师傅老何为了让儿子顶班提前退休来这家小饭馆掌勺,见路喜纯心地纯正、好学上进,便收他为徒。今天,路喜纯就是替师傅来薛家操办婚宴的。住四合院外院三间南房的是京剧演员澹台智珠。“文革”中她受迫害被弄到纽扣厂当包装工,和普通车工李铠结了婚。薛大娘看她夫妻和美,儿女双圭,图吉利请她陪大儿媳去迎亲。但剧团里给澹台智珠唱小生的濮阳荪和两个伴奏的突然来告急:拉京胡的老赵和打板鼓的老佟被另一位更有名的女演员拉走了。李铠讨厌满身女人气、和自己老婆同台演出的濮阳孙,愤而出走,澹台智珠去寻,陪孟昭英去迎亲的只好换成薛家对面的詹丽颖。詹丽颖50年代大学毕业,心地善良,为人热情,但说话嗓门高,不知轻重,又任性...... 《如意》 1981年刘心武发表了中篇小说《如意》,这是他走出问题小说模式,向人物心灵深处开掘的重要一步。 作品以普通工人石义海与前清贵族小姐金绮纹的传奇式相知相爱的故事为线索,既投射出强烈的历史风云变幻,更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同时作品也对主人公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结局进行追问,表达了对时代扭曲社会心理的一定的批判。 由于作品呈现出的关注点的变异,更由于作品浓郁的人道主义精神,作品问世后曾受到一些非议,但刘心武依然执着的表示对人的关注和思考。 * 1950年后定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主编杂志,被批煽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翅膀。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等职。是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 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 1986-1987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 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 1993年开始发表《红楼梦》研究论文,陆续出版多部专著,后修订增补为《红楼望月》,出版专著《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 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材质之美》等。 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有《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后又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肓滞凇贰V小睹餍呛臀摇废盗形恼拢?“民工三部曲”之《护城河边的灰姑娘》《民工老何》《泼妇鸡丁》,“北海三部曲”之《仙人承露盘》《九龙壁》《五龙亭》,歌剧剧本《老舍之死》。 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 新时期文学的第一阶段是以刘心武为代表的《班主任》开端,用现实主义手法对极左路线的专制作揭露和批判,继承与发扬了“五· 四”优秀传统,启迪着人们对文学的功能的再认识。 刘心武在《班主任》中,以不凡的勇气和识见,通过两个表面上的好坏分明,实质上都被极左思想扭曲而畸形的中学生形象,揭露和批判了极左思想对青少年的毒害。尤其是“好学生”谢惠敏的思想僵化,也达到了令人怵目惊心而非“救救”不可的地步。《班主任》控诉了十年浩劫造成的隐患,并为真实地反映“文革”生活打开了通道。 于是一大批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