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地理视野下的蜀道比较——立足于三国与五代时期.pdfVIP

军事地理视野下的蜀道比较——立足于三国与五代时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军事地理视野下的蜀道比较——立足于三国与五代时期.pdf

2017年1月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Jan..2叭7 第38卷第l期 of Jo啪alHubei ofArtsafldscience V01.38No.1 University 军事地理视野下的蜀道比较 ——立足于三国与五代时期 李 龙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637009) 摘要:三国与五代乃动乱、割据之世,两时期南北政权围绕蜀道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三国时 期,称霸中原的曹魏政权和雄踞西南的蜀汉政权均称自己为“正统”,在蜀道上进行了反复的较 量,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历史典故更是妇孺皆知。五代时期,巴蜀、汉中地区先后建立了前蜀、 后蜀政权,统治中原的五代王朝和割据陇右地区的岐王李茂贞,亦均企图据有汉中。汉中南北战 火不断,蜀道争夺渐趋激烈、频繁。三国、五代存续时间较接近,且围绕蜀道争夺异常激烈。通过 对两时期军事地理视野下的蜀道比较,可以得出了三国时期蜀道使用较为平均,而五代多集中于 故道、金牛道的结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深刻的社会背景与特殊的自然地理的贯融。 关键词:三国;五代;蜀道;军事地理 汉崩而三国兴,唐崩而五代立。三国、五代均脱胎于中国历史上强盛、统一的封建王朝,有诸多的相似 性。三国自曹丕篡汉自立迄孙吴亡国,存续时间61年;五代自朱温废唐昭宗自立至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 变、黄袍加身建立赵宋王朝,存续时间54年。两时期存续时间颇相近。三国时期,称霸中原的曹魏政权和雄 踞西南的蜀汉政权均称自己为“正统”,在蜀道上进行了反复的较量。五代时期,巴蜀、汉中地区先后建立了 王建的前蜀以及孟知祥的后蜀政权,统治中原的五代王朝和割据陇右地区的岐王李茂贞,亦均企图据有汉 中。南北政权围绕蜀道争夺渐趋激烈、频繁。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三十年史学界、考古学界、地 理学界对于蜀道的研究,多集中于蜀道路线的考证与历史沿革¨‘8J、栈道【9。11I、蜀道摩崖石刻¨2‘1叫等方面 之上,而缺乏不同时代蜀道之比较。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对三国与五代时期蜀道使用及其蜀道战争 情况作一浅显的比较,以期对蜀道研究有所裨益。 蜀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蜀道指通往蜀地的所有道路,有川陕之间的秦巴之道、川滇之间的西 南丝绸之路,以及川鄂之间的长江三峡水道等;狭义上的蜀道则专指由西安入蜀之路。历史上之陈仓道、褒 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皆被称为蜀道。本文专指由西安入蜀之路。 一、魏蜀对峙下的蜀道及其使用 梁中效先生认为:“在中国战争史上,成功利用蜀道的大军事家是韩信,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谋略 成为三十六计之一;在中国军事战略史上,争夺蜀道最激烈的时期是三国时期。”Ⅲo诚然,从一定意义上说, 蜀道史是一部三国战争史的缩影。曹魏和蜀汉为争夺汉中、乃至全国统治权,在蜀道上进行了反复的军事 较量。关中地区久为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其地理位置颇为显要。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号, 汉末中原大乱,益州相对安定,关陇人才大量汇集,益州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故诸葛亮在其著名的《隆 中对》谓刘备云:“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8J912汉中地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要冲地带,在战火 纷飞的时代备受政治家、军事家所青睐。三国时期,蜀汉谋士法正言:“(汉中)上可以倾覆敌寇,尊奖王室, 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8J%1唐代史学家李延寿日:“……南郑要险, ……成都之喉嗌。”[19]1679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亦云:“(汉中)府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 空秦、陇,形势最重。”[20]2660刘备若据有汉中,可以此控扼巴蜀之命脉,捍卫巴蜀之门户;曹操若据有汉中,可 以此为基地,窥探巴蜀。加上有“高祖因之已成帝业”的历史事实,南北政权汉中争夺渐趋激烈。因此,连接 收稿日期:2016一08—25;修订日期:2016一ll一28 作者简介:李龙(1992一),男,重庆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8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