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生近视进展及近距离工作眼动参数相关性探究.doc

初中生近视进展及近距离工作眼动参数相关性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生近视进展及近距离工作眼动参数相关性探究

初中生近视进展及近距离工作眼动参数相关性探究【摘要】 目的 探讨近距离眼动参数与初中生近视进展的关系,为开展学生近视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28名近视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眼动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眼动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正相关(r=0.416,0.495,0.463,P值均<0.05);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结果仍有正相关(r=0.383,P<0.05)。结论 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近视;斜视;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121-02 我国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其中初中生视力不良率上升速度为各学段之首,近视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的最大问题。形成近视的原因可以概括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中近距离工作是近视发生进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已有报道显示,近距离工作时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AC/A值等在正视与近视之间有显著差异[1-3]。本研究以已经近视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跟踪观察8~19个月,以前瞻性了解近距离眼动参数与初中生近视进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嵊州市马寅初中学学生,且符合以下条件者列入研究对象:(1)住校;(2)父母无高度近视;(3)除近视和(或)散光屈光不正外,无其他眼病;(4)排除假性近视;(5)近视球镜在-0.50 D~ -5.00 D之间,且散光-1.00 D,双眼屈光参差≤2.50 D;(6)双眼矫正视力均≥5.0; (7) 采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屈光不正且全天戴镜;(8)未接受任何其他近视矫正或矫治。入选研究对象共28名,男15名,女13名;年龄13~17岁,平均(13.96±1.04)岁。跟踪观察8~19个月,平均(15.29±3.15)月。 1.2 方法 为排除假性近视,所有观察对象首次验光均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验光。在计算机验光的基础上,用综合验光仪按最正度数之最佳视力(MPMVA)的原则进行主觉验光[4]。次日待瞳孔复原后应用综合验光仪在远屈光矫正的前提下再作以下参数测量。每次检查时记录内容包括双眼屈光不正度数、近距水平隐斜、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采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屈光不正。以后每3个月复查并记录上述参数和戴镜视力,如任何1只眼戴镜视力低于4.9和(或)屈光不正度数的等效球镜值改变大于或等于0.50 D则予更换镜片。 1.2.1 近距水平隐斜测量 选择40 cm,0.8的单行垂直视标,在左眼前放置垂直分离棱镜(6?△BU ),右眼前放置水平分离棱镜(12?△BI ),采用Von Grafe法测量近距水平隐斜[4]。外隐斜记为负值,内隐斜记为正值 。 1.2.2 AC/A测量 采用梯度法(Gradient Method),即完成近距水平隐斜的测量后在双眼前加+1.00 D球镜,此时近距水平隐斜的改变值即为AC/A[4]。 1.2.3 调节滞后测量 采用MEM法,在40 cm处用带视标的带状光检影镜对右眼进行检影,同时嘱受检者双眼注视视标并不停地逐行读出视标上的字母,检查者观察右眼的影动情况,见到光带顺动说明存在调节滞后,逐次加+0.25 D中和,达到中和点时所加的正球镜度数为调节滞后量[5]。 1.2.4 调节幅度的测量 采用推进法(Push-up Method),遮盖左眼,用近视力表测量出调节近点离眼镜平面的距离,用cm表示,用100除以以上距离即为调节幅度[4]。 1.3 统计学分析 近视加深速度用年近视进展量表示:年近视进展量=|末次检查双眼平均等效球镜-首次检查双眼平均等效球镜|×12/随访时间(月),其余参数均取各次检查的平均值作为统计量。采用SPSS 11.5软件处理,各眼动参数与年近视加深量及调节滞后与AC/A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近距离眼动参数测量结果 见表1。 2.2 各近距离眼动参数与年近视加深量的相关分析 见表2。 表2表明, 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与年近视加深量呈正相关(P值均<0.05)。考虑AC/A与调节滞后可能相互关联,进行调节滞后与AC/A的相关性分析,调节滞后与AC/A的相关系数r=0.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测Pearson检验,P<0.05)。由于AC/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