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美的毁灭”生发美的永恒
[摘要]从中国戏曲美学的角度,剖析《窦娥冤》的人物、情节及艺术手法方面的美学思想。通过美丑相衬、善恶彰明的辩证关系突显人性深度;从悲喜交错,相反相成的情节中表现结构张力;以虚实结合,天人合一的艺术原则,拓展新的思维范式。传统的文化意识在作者审美过程中得到一种美学意义的深化和生发。
[关键词]《窦娥冤》;悲剧;美学思想;壮美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戏曲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年来,众多学者对其思想、艺术内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讨,其中既有老成深厚之论,也有明锐拓新之作,可谓硕果累累。笔者以为,关汉卿的创作深受中国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多种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其美学思想也有超常发挥,我们试图以此切入对作品做些探究,从一个新的角度领略这支曲坛奇葩 。
一、美丑相衬,善恶彰明
《窦娥冤》是一部社会公案剧,在某种意义上说又是一部悲剧性的传记。窦娥的一生是可悲的,但她又是一个美与善的集中体现者。法国十九世纪末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美,就是性格和表现。”关汉卿塑造窦娥典型性格的成功,就在于这个形象是刚与柔、善与美的复合体。关汉卿正是抓住了窦娥与泼皮官府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情节结构,一层一层地揭示了这个普通妇女的性格内核,刚柔相济,善美并存――她既不为酷刑所惧,又不为死亡所屈。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死神面前,还以一颗善良的心去保护懦弱而又无所依靠的蔡婆。面对酷刑,为救婆婆自己承担罪名; 临刑押赴法场时, 不是惧怕死神来临,而是怕婆婆看到自己遭典刑伤心,要求绕道而行。正是这些善言义举,使其形象升华到崇高美的高度。与此同时,更加显示窦娥精神美的,还在于她从天真的幻想中挣脱出来,走上了觉醒和反抗的道路。刑场途中的指天骂地,也正是对不公世道的强烈控诉!关汉卿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去描绘窦娥的反抗黑暗势力,而是紧扣时代、阶级的、民族的矛盾,在动态的生活流程和情感流程中,揭示出善良对丑恶的抗争,披露出人物性格的独特光彩,显现出特定环境中人物性格的内涵。正因为如此,窦娥才是一个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相反,在戏剧冲突中,窦娥的对立面张驴儿、桃杌太守则是丑与恶的集中体现者。在这些丑行恶德的映衬下,愈显社会政治之黑暗,封建法律之荒谬;愈显窦娥心灵之善良,精神之伟大崇高。真是美丑对照,善恶彰明。美学力量实现了显示人性的深度与是非公理的表述。关汉卿在丑的世界里生发了美,在恶的行为中张扬了善。
二、悲喜交错,相反相成
我国的传统悲剧往往是悲喜交集,苦乐相错的。西方的悲剧是不容掺入喜剧成分、反对悲喜相杂的。如希腊悲剧十分强调“庄严的风格”在全剧中的统一性,因而连他们在开场中也很少描写“幸福”,往往人物一登场就充满了悲剧气氛,而且很多悲剧是一悲到底的。中国的悲剧则是悲中有喜,悲喜交错,相反相成的。这种传统美学风范在《窦娥冤》中也可得到充分印证。
如第二折中,桃杌太守面对告状人却屈官吏之身,向其下跪并口称“衣食父母”。这样一位执法要员简直滑稽可笑,屈尊下跪、口称“衣食父母”不过是为了“要金银”,充满喜剧色彩的几句插科打诨,已将一个贪赃枉法的昏官贪吏暴露无遗。这样一个只认钱不认理的庸吏,不知坑害了多少好人,制造了多少人间悲剧,官府黑暗腐朽可见一斑。这里描写虽显夸张,但很真实,是对官府的丑恶内幕的最好诠释,更是对造成窦娥悲剧原因的深刻揭示。这种悲剧中的喜剧成分,其中的笑应是苦涩的、尴尬的,颇具讽刺意味的。它与整个剧情有着一种互相推动、相辅相成的作用。悲剧中所穿插的喜剧成分,不但起着调节剧情的作用,由悲转喜,在转入悲,而且这种喜剧成分起着很好的反衬作用,有一种极大的反挫力,它使正在形成的悲剧意蕴更加深厚,并迅速将悲剧推向高潮。紧接着第三折有一段窦娥著名的唱词《滚绣球》,曲中对日月、天地、鬼神的指斥,是责其未能主持公道,面对草菅人命的昏官,未能施以惩罚,反而冤枉了无辜之人。曲中更直接道出世道之所黑暗腐败的缘由:“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里的悲愤控诉与前面的喜剧笑颜不正有一种紧密的内在联系吗?剧情中的一喜一悲,反差极大又相得益彰。喜剧成分不但没有破坏悲剧气氛,而是推动其向反面转化,从而使得这出悲剧演变得更加悲壮激越。由此可见,喜剧因素运用得当,会起到相反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虚实结合,天人合一
《窦娥冤》的创作方法采用的是“始正而末奇”,也就是实与虚的结合。所谓“始正”,即作品在前半部分一、二折坚持了现实主义原则,如实描写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混乱,高利贷的盘剥,流氓恶棍的横行,官吏的贪赃枉法,表现了窦娥生活的典型环境,塑造出窦娥既善良又坚强的典型性格。所谓“末奇”,是指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