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苗族银饰大观
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当你在苗乡行走,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或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巷、山道,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花边和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特别是那满身银光闪闪、环佩叮铛银饰令你的眼睛为之一亮。近年来,我曾有幸两次参加中国苗族盛会:一次是上世纪9 0年代初举行的“国际苗族研讨会”,一次是去年11月在湘西凤凰县举行的“中国苗族银饰文化节”,在这一节一会上,各地苗族同胞那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的银饰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弘扬,使我和与会者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苗族人对银饰情有独钟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它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重庆、广西、海南以及散布在印度支那和欧美各国,总人口约9 0 0多万。由于分布很广,人口众多,支系繁杂,故构成了丰富多姿、竞放异彩的苗族服饰和银饰。苗族人酷爱银饰如同钟爱生命,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由于苗族没有文字,有关苗族银饰的由来都是各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来“佐证”。民间说法较为一致的是:古代蚩尤是苗民的祖先,被黄帝打败后在由北向南、向西的大迁徙过程中,历尽千辛万苦、丢弃了富饶的家园,但每人身上佩带的银饰却保护得完好如初。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明一脉相承,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如贵州流传的《运金运银》、湘西流传的《鸺巴鸺玛》等。唐宋时期,苗族银饰是以多、以大、以重为美,妇女戴大耳环,戴银项圈。明代方志说,苗族佩戴的有金银耳环,富人还戴硕大的项圈,虽承唐宋遗风,却衍生出区别婚否、馈赠定情的功能。到了清朝雍正年间,苗乡“改土归流”以后,苗族银饰渐向纤细、复杂、精致为美的方向发展。“银凤冠”的出现,“双凤朝阳”,“二龙抢宝”以及银菩萨图案的制作应是与当时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黔东和湘西地区的苗族服饰更是精彩纷呈,这在青年妇女身上体现最为充分。她们常常是头戴银冠,项挂银圈,身穿银衣,手配银镯,脚系银链,以多为美,以重显富。一个盛装的苗家妇女,其银饰重达二、三十斤。这一方面是秉承苗族先祖笃信银器能驱邪逐崇的心理,另一方面又是苗人崇尚英雄、崇尚自然、崇尚巫术等精神图腾使然,据苗族专家麻明进等人介绍,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主要有三项: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作信物,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二是苗家孩童是父母希望所在,其头帽上的银饰、手镯、脚钏、银铃响物、罗汉菩萨等,全是新买银子做成。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三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进行罚赠也是常事。 给老年人祝寿或送葬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常有些老人,生前将银私藏,死后无人知晓。至今,湘黔边区的苗族同胞用银数量有增无减。有人在凤凰、花垣等边区县份作了调查,一般家庭在改革开放前为新娘送银在四、五十两左右,而近年来都增至一、二百两,还要制成头饰、项圈、手镯、戒子、耳环、扣链、银腰带、牙签、披肩等饰品,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重要标志。不久前贵州民族学院教授苗青在总结苗族银饰艺术产生及传承时认为:它萌芽于苗族社会早期的巫术图腾活动之中(即我国的青铜器时代末期),产生于汉代,成熟于唐代,丰富于明清两代,发展于现当代。湘西自治州民俗专家龙杰则把苗族银饰的三点内涵说得恰到好处:一是折射出苗族历史,认为带有明显支系标志的苗族银饰,形象地展示了苗族各支系的发展与变迁。二是再现了农耕文化。苗族先祖是从长江中下游逐步迁徙到西南地带,而水牛最早又出现在长江平原,故湘黔等地的苗族有把水牛头高挂在中柱上祭祀、喜吹牛角号、喝牛角酒等习俗。黔东南地区的苗胞还把宽大的水牛角银饰戴在头顶上,这种顶礼膜拜水牛角银饰,是典型的农牧业民族的特征。三是反映了宗教文化对苗族人的影响,因为在苗人眼中,银是光明的象征。银饰既有装饰和促进健康之功,又能作避邪和驱鬼之用。苗家小孩戴的花银帽,其造型多是十八罗汉、菩萨坐莲等就是明证。总之,在同一族群同一支系中,银饰成为族群的识别符号。银饰作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孙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作为婚姻标志,它给人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作为巫术器物,它又从心理上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因此,苗族银饰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植根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载体。正是苗族众多的分支和不同的地域产生并形成了苗族多样化的银饰文化。
苗族银饰的种类及工艺流程
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以贵州和湘西的苗族最有代表性,这主要是:银帽、银冠、银角、银梳、银耳环、银耳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内蒙古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1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金属粉末冶金材料.PPT VIP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pdf VIP
- 《电工基本技能》教案项目五任务二 开关类低压电器的拆装.docx VIP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建筑工程).xls VIP
- 连翘的育苗技术.pptx
- 第16课《诫子书》(教师版).docx VIP
- 跨部门合作流程与沟通模板.doc VIP
- SANKEN三肯变频器samco-ns TEXC-NS-002(小容量)使用手册调试说明书.pdf
- 《电工基本技能》教案项目五任务三 接触器的拆装.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