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收藏的紫砂精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博收藏的紫砂精品   紫砂器出现于明代中期,承接着中国文化深厚之集韵,经过百年的发展,作为一项独特的工艺品,其技艺才完全成熟。2004年10月,由台湾成阳文化基金会赞助,南京博物院举办了“砂壶汇赏”展,集全国14家博物馆收藏的出土紫砂壶于一堂,展示了砂壶的发展历程。其中,最早的砂壶是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提梁壶(图1),出土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太监吴经墓,泥料比较粗,腹部有不规则的接痕和受火不均的痕迹,显现出工艺的原始性。由无锡市锡山区文管办收藏的大彬款三足紫砂壶(图2),在工艺工艺方面已经十分成熟,这把壶出土于明崇祯二年的(公元1629年)华师伊墓。而河北省正定县文保所收藏的陈用卿制款圆壶(图3),则更令人震惊,它几乎没有一丝原始痕迹,从泥料、做工到烧制工艺,炉火纯青,如果不是出土于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梁维本墓,人们很难相信它是清初的制品。      根据紫砂壶的流通渠道,如果从横的方面看,可以相对地将砂壶分为文人壶、商品壶、外销壶和宫廷壶四大类型。   明末清初名士王士?G在《池北偶谈》中说:“近日一技之长,如雕竹则濮仲谦,螺甸则江千里,嘉兴铜器则张鸣岐,宜兴茶壶则时大彬,浮梁流霞盏则昊十九,皆知名海内。”将紫砂壶和当时的雕竹、螺钿、铜器、瓷盏相提并论,由此可见紫砂壶在当时手工艺品中的地位之高,同时可以想见,价格也是不菲的。   南京博物院在紫砂收藏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下面介绍南博收藏的几件紫砂器,和朋友们共赏。   清初朱泥龙蛋壶(图4)通高13.8厘米、口径8.8厘米。出土于南京市郊。这把壶有二个特点:其一,体量比较大。紫砂壶的体量有一个从大到小的发展过程,明代和清早期紫砂壶的容积都比较大;其二是壶体造型似梨状,平底内凹,扁圆形环把,壶流短直,盖钮中心有一圆形排气孔,钮下有一周凹槽。此类造型的壶,是功夫茶区的商品壶,所以在江南一带比较少见。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第一,泥料多为朱泥;第二,晚清民国时期砂壶的壶底款识多有孟臣款和行楷七言诗款;第三,造型上壶盖和壶身的轮廓浑然一体,其造型又大致可以归纳为龙蛋(埏)壶、文旦壶(图5)和梨式壶三大类。龙蛋(埏)壶的名称在清吴梅鼎的《阳羡茗壶赋》中记载为龙蜒壶。它和文旦壶造型的共同特点是壶身筒和壶盖的造型轮廓基本上呈斜弧线,但是龙蛋(埏)壶的身筒相对比较高,而文旦壶的身筒矮;梨式壶的造型特点是壶身筒和壶盖的轮廓呈曲线。根据宜兴紫砂窑址中出土的砂壶盖的盖纽判断,这件朱泥龙蛋壶的盖纽是比较早的形制,是后来圆珠形的子的前身。清晚期以后,这一类功夫茶区商品壶中流行60毫升左右的小壶。   水平小壶(图6) 图片上的3件小紫砂壶,从左至右,高度分别为2.5厘米、2.6厘米、1.9厘米,底部分别钤“大亨”楷书划款,“逸公”行书划款和“锦春”长方小印,清代。它们胎壁薄,俊秀雅丽,倾注流畅。闽南商品壶中,有一种小容量的袖珍实用茶壶――水平壶,用它饮茶,那是真正地品茶。水平壶的制作要求是,壶嘴和的子所用的泥重量一致,而且壶胎比较薄,将装了茶水的壶放在水里,壶不会歪倒。台湾地区喜饮乌龙茶,这类茶要用开水泡,而且沏泡时,壶的外壁还须浇开水。紫砂壶以容量表示大小,现在将这种容量在50-60毫升的小壶泛称为水平壶。这3件小壶中,右边的是矮梨式壶,南京博物院还收藏有一件孟臣款绿彩花卉纹矮梨式壶。      孟臣款绿彩花卉纹矮梨式壶(图7) 通高7.1厘米,口径6.3厘米,底径7厘米。清嘉庆、道光。单孔,壶胎呈微黄的砖红色,壶把、壶嘴、壶纽皆罩蓝釉,壶身绘湖绿地釉深绿彩西番莲纹,这种装饰手法借鉴于瓷器的粉彩,于清乾隆至道光时期最常见。这把壶具有上面提到的闽南功夫茶区紫砂壶具有的典型特征――壶盖与壶身的造型浑然一体,底刻“长波乍急?a声斯孟臣制”行楷划款,“?a”为“鹤”的俗体字。   紫砂壶造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一种造型都可以分为高、矮两式,例如,文旦壶有高(身)文旦壶,矮(身)文旦壶,这把壶的造型矮胖,为矮文旦壶。下面介绍的是二件高身壶。   紫砂胎炉钧釉高身方壶(图8) 炉钧釉是清代雍正时期创烧的新品种。有一种说法认为,瓷器炉钧釉是借鉴宜兴陶器的宜均釉烧制成的。但是,一方面,有署“大清雍正年制”本朝款的雍正朝炉钧釉官窑器,却没有发现有明确纪年的雍正朝炉钧釉紫砂器;另一方面,现在能见到的炉钧釉紫砂器上的炉钧釉都是清乾隆以后的特征――釉面比较平,而雍正时期瓷器炉钧釉的釉面是凸凹不平的。所以,瓷器炉钧釉即使是受宜均影响而成的新品种,但它也是瓷器的创新品种,紫砂炉钧釉是对瓷器炉钧釉的仿制。炉钧釉器物,如果不上手,仅仅从釉面看,难以分出是紫砂胎还是瓷胎。瓷器炉钧釉和紫砂炉钧釉的釉面情况如此,底款工艺也是一致的――先印款再上釉,炉钧釉相对比较厚,所以清代炉钧釉瓷器和紫砂器的底款都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