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校漂族”“驼鸟战略”利与蔽.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校漂族”“驼鸟战略”利与蔽

“校漂族”“驼鸟战略”利与蔽    在食堂吃饭,到图书馆学习,上操场踢球,在学校网吧上网……他们早已不是学生,但仍过着和学生一样的生活。这是生活在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已是有名无分,因为他们已经毕业,只是各种原因促使他们继续留驻在高校周围。他们的生活重心在学校,利用学校资源而生存,所以被称为“校漂族”。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校漂族”也日渐壮大,漂泊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这个边缘群体引起了高校以及有关专家的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为何要“校漂”?到底,他们该不该选择“校漂”?       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漂泊       今年26岁的陈安3年前毕业于暨南大学,如今却成了漂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异校人”。“这几年来换了很多工作,总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想想还是学校好,所以就搬回来住了。在这里,一切都比较单纯,至少可以找到一些安慰。”说起“校漂”的原因,陈安的眼神有些落寞,“不想在母校见到熟悉的老师,怕他们失望,也不想在师弟师妹面前抬不起头,所以我选择了华工而不是暨大。”陈安告诉记者,华南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距离比较近,他偶尔也会回母校,寻找一些大学时候的回忆。    在华南理工大学的一幢小楼里,陈安和女朋友一起租了一个一房一厅的套间,月租600元。对于目前没有工作的陈安来说,600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比起外面动辄每月上千元的房租,陈安说这已经是很便宜的了。平时,饿了到学校餐厅吃吃饭,累了到图书馆“充充电”,闲了到操场踢踢球,无聊时到网吧上上网,刚辞职的陈安过着悠闲的学生生活,但是陈安说这种悠闲只是“表面风光”,其实心理压力非常大。“这几个月的房租都是女朋友在交,我也上网发过很多帖子求职,但少有回音。辞掉工作,只是因为不想委屈自己。坚持到现在,还是想找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现在只能暂时这么漂着,但心里空落落的。”    跟陈安的无着落不同的是,同样漂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方谣并不发愁工作和未来,只是因为留恋校园生活,她才选择了漂在学校里。去年毕业的方谣看起来仍是一脸学生气,用家里给的??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不错的房子,继续着她所“热爱”的校园生活。闲来无事时方谣就去学校图书馆看书、上网,或者去教室旁听她感兴趣的课。用方谣自己的话说,家里经济条件好,“大树底下好乘凉”,等她自己漂得累了、厌倦了,再考虑出国留学,或者考公务员。方谣笑着说,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没有学业压力,也没有工作压力,过得悠闲而自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校漂族”的另一部分成员是考研的学生。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挎着书包、戴着耳机、面色凝重、行色匆匆往教室或图书馆里赶的学生。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曾经“落榜”的考研一族。他们住校复习考研,只因为学校生活方便,考研信息多,学校的体育馆、餐厅、影院等设施齐全,生活价格适中,对于仍是“无产阶级”的他们来说,经济上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选择“校漂”为哪般?       在广州几大高校附近,都聚集着出于各种原因而不愿离开学校的“校漂族”。 记者采访发现,“校漂族”主要包括求职不满意或遇到困难、回校再谋出路的“不就业族”;少量坐吃家庭财富的“潇洒族”;为避开就业高峰、增加就业砝码的“考研族”;以及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又不愿离校的“围城边缘”等群体。而“校漂族”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个:家庭资助和自己工作的积蓄。    徘徊在社会与学校中间地带的“校漂族”以他们似学生非学生、似社会人又非社会人的生存状态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近年来一直对“校漂族”这个群体给予了很大关注,该所副所长陈冀京认为,总体而言,“校漂族”在心理层面上还未完全“断乳”,他们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依靠。学校氛围在“校漂族”心中无法割舍,而社会现实又让他们不放心甚至害怕。他们选择学校边缘作为栖息场所、过渡阶段,从事一些非完全社会化的活动和工作,如考研、家教、不断找工作、恋爱甚至无所事事。    专家认为,“校漂族”的行为从心理层面上看,大致是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1.安全需要。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给人较大的安全感,使人从心底感到放心。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了四年或更长时间,学校及周边的设施、布局、人群、文化,甚至一草一木给他亲切感,在心理上属于可以把握的范畴。    2.依赖心理。我们的大学大多按一个小社会的配置而建立。学生入校后,学习、生活、锻炼、精神等各个层面都可以得到满足;出门还是以某某学校的身份进行社交活动,甚至得到许多优惠照顾和礼遇。时间长了便形成一种依赖,学生与学校之间一时难以割舍。    3.逃避心理。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人际关系复杂等所谓的社会现实让很多学生觉得害怕。有不少学生选择了逃避,逃避竞争,逃避委屈,逃避压力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