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 京剧大师的政治热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信芳 京剧大师的政治热情

周信芳 京剧大师的政治热情-历史论文 周信芳 京剧大师的政治热情 文 解宏乾 周信芳是20世纪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之一,是享誉全国、闻名世界的海派文化宗师。他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创立了京剧生行中的“麒派”艺术,将内心体验与外在技艺相融合,不断进行革新与创造,对现代中国戏曲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他出生于光绪二十年,正是甲午战争爆发之年。他曾这样说,“我就是在这个可诅咒的年代里诞生的。”周信芳一生以其爱国的赤诚,雄伟的胆略,敏锐的时代感,勇敢的战斗精神,非凡的艺术才华,创造了一系列光彩夺人的艺术形象。从7岁成名,直到“文革”初期,他一直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京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他一生演过600多出戏,在京剧演员中极为少见,吸取了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汪笑侬等众多前辈的艺术特点,又曾与许多同辈名家合作,在交流与借鉴中融会贯通,独创一格。从七龄童到麒麟童 周信芳出身于京剧世家,父亲周慰堂原是一位票友,后与出身青衣的俞桂仙成婚,夫妇两人一起过上漂泊流离的卖艺生活。周信芳从小在戏班中长大,耳濡目染对京剧有着特别的感情。他也曾进过私塾,因常跟随父亲出入码头,只得辍学。当时,周慰堂为生活奔波,嗓音失润,渐渐不为时人所重,他搭班演出,收入菲薄,只能糊口而已。周信芳6岁时,随戏班到杭州演出,父亲见他对京剧兴趣很大,就让他拜在陈长兴门下练功学戏。 陈长兴教周信芳的开蒙戏是《黄金台》。几天下来,周信芳就会了个大概,接着教他《一捧雪》、《庆顶珠》等戏。周信芳不仅生性聪颖,而且学戏认真勤奋,从师才1年,就学会了好几出戏。当时,京剧舞台上常出现“小京班”,小孩子扮戏,特别吸引观众。年仅7岁的周信芳,就在杭州拱辰桥的天仙园首次登台演出。父亲周慰堂临时起意,为他取艺名“七龄童”。 首次登台演出的周信芳,不但未露出丝毫的慌张,而且把田法章演得情状逼真,稚气可掬,十分动人。观众对于这个聪明慧黠的小演员极其赞赏,周信芳一炮打响。恰巧著名做功老生小孟七(孟小冬的叔父)来杭州演出,想物色一个娃娃生,找了几个都不合意,结果把周信芳选上了。从此,“七龄童”的名字不胫而走,周信芳出入于各戏园,为著名演员配演娃娃生。他走遍了华东一带大小码头,接触了孙菊仙、林频卿等名角,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三麻子。 三麻子原名王鸿寿,同班人都叫他“三老板”,是徽班出身的南派京剧名角。他戏路宽,功底深,嗓音好,韵味醇厚,动作端庄大方,武打凝练沉稳,有“红生泰斗”的称号。王鸿寿看过周信芳的戏后,亲切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这个童生可真有点气概。怎么样,跟我到蓉华班来演出吧!”得到名家的器重,周信芳高兴不已。1906年,年仅11岁的周信芳加入了王鸿寿的满春班,破例给他开了每月六十元的包银。这是周信芳第一次拿到这么多的包银,为父母分挑了家庭生活的担子。 预计到周信芳将来是个衰派老生的好苗子,王鸿寿对他悉心培养。王鸿寿是唱徽调文武老生出身,注重做派,表演富有生活气息,以姿势美、气势佳独树一帜。周信芳不仅从他身上学到不少老生戏,而且在表演风格上更受其影响,对他日后的艺术发展和麒派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 1907年,周信芳随戏班到上海演出,因早已超过7岁,故而艺名已改为“七灵童”。开戏的前一夜,前台照例要贴海报,戏班就特地请了一位擅长书法的王先生来写海报。王先生是上海人,把周信芳的艺名误听为“麒麟童”,于是他依此写好海报,马上贴了出去。当时,后台忙着准备开锣,这件事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第二天,《申报》和《时报》都登出了“麒麟童昨夜演出”的消息。至此,班主才知道写错了海报,于是重新请人写了一张贴出去。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开戏之前,许多观众却嚷着要看的是“麒麟童”。班主只得将错就错,再次改写海报。从此,周信芳的艺名就正式改为“麒麟童”。为此,周慰堂和班主还特地把他带到那位写海报的王老先生家里,点起大红蜡烛给老先生叩头,感谢他给周信芳起了一个吉祥而又动听的艺名。 经历“倒仓” 虽然年幼成名,但父亲一直告诫周信芳,“要唱到老,学到老。倘若后台有人指点你的错误,你要垂手站立,恭恭敬敬地听他指教,就是跑龙套的来说你,也要如此。你不可轻视他是跑龙套的。他虽站在两边,但是当中的好角色,比你见得多。他既来说与你听,一定有好处来教授。俗话说,一字便为师,怎好傲慢无礼。虽则往往有不合之处,那就要你自己去选择。听到了好的意见,下次就改一下,不好的自然也就不采用了。但是你当时不准和批评的人争辩,埋没人家的好意”。 1907年,周慰堂为了使他开阔眼界,增强技艺,决定让他负笈北上,朝圣京剧的故乡。周信芳先后到烟台、大连、天津等地演出,1908年他来到北京进入了当时中国京剧的最高学府、最负盛名的京剧科班喜连成科班进修深造。喜连成科班,纯以造就人才为宗旨,训育学生极其严格、规范。周信芳在喜连成的生活紧张而又艰苦。科班规定,每天清晨起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